就业见习政策问答

2019-12-20 16:29作者:宋疃镇来源:区人社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1、什么是就业见习?

就业见习是指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就业见习基地,提供适宜见习岗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进行3-12个月就业见习,支付见习人员见习补贴,提升就业能力的一项制度。见习期间,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书,不建立劳动关系。

2、个人申请参加就业见习的条件是什么?

在本地办理求职登记且有就业见习意愿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可以向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出就业见习申请,每人只能参加一次就业见习。见习人员不包括劳务派遣人员。

3、单位申报见习基地需具备哪些条件?

(一)全省范围内依法成立(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均可申报设立就业见习基地。重点吸纳符合我省产业发展导向、发展潜力较好、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见习基地。

(二)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内部制度健全,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对见习人员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

(三)有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就业见习管理工作,委派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人员作为见习指导老师;

(四)能持续提供一定数量适合各类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提供的见习岗位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和业务内容,有利于毕业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人身意外伤害风险较低;

(五)能够按时为见习毕业生发放见习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措施。

4、见习单位应履行哪些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就业见习管理制度,明确相应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就业见习管理工作,建立见习人员基础台账,落实各项见习措施;

(二)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达成见习意向后,应在一周内与见习人员签订《安徽省就业见习协议书》,并将就业见习协议书原件及见习人员身份证、毕业证复印件等材料报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备案,备案资料作为见习基地申领见习补贴的重要依据;

(三)委派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作为见习带教老师,帮助见习人员提高就业能力;

(四)见习基地要及时掌握见习人员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加强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不得安排见习人员从事有毒有害或具有安全隐患的工作。有职业卫生要求的,要定期组织见习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五)使用社保卡或银行卡按时为见习人员发放生活补助,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5、见习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立即终止与见习基地签订的协议?

(一)未按照协议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基本生活补助;

(二)未按照协议约定提供见习岗位或者见习条件的;

(三)安排见习人员从事有毒有害或有安全隐患的工作;

(四)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见习人员见习的;

(五)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见习人员人身安全的。

6、见习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与见习人员签订的见习协议?

(一)已落实工作单位等不能继续参加就业见习的;

(二)不遵守见习基地规章制度且教育无效的;

(三)不服从基地管理给见习基地造成严重损失的;

(四)本人不愿意继续从事就业见习的。   

7、见习期间发生的主要费用包括哪些?

(一)见习补贴。见习期间,按月支付见习生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费用,其中财政承担每人每月1400元的财政补贴,用人单位承担不低于每人每月600元的单位补贴。另外,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均100元(一次性),为见习单位支付的见习指导费人均200元(一次性),所需资金均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留用奖励。见习期满后,如果见习单位与见习生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且留用人数超过当年见习生50%,可根据留用见习人数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8、申办业务流程

(一)、个人申请

符合见习条件的人员直接到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西大厅2号窗口填报申请表进行登记,需要提供的材料有毕业证、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2张2寸免冠照片。

(二)、单位申请

用人单位申报见习基地时,应通过“安徽省阳光就业网”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具体步骤是:首先注册单位账户,待市人才服务中心授权后即可登陆申请就业见习基地认定,按要求录入相关信息后提交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再进行就业见习岗位认定,同样录入相关信息后提交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网上申报流程结束。需要提供的资料有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相关信息。

(三)、岗位推荐

通过就业见习现场对接会或自主招聘或统筹安排合理推荐等方式,在见习单位和个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意向并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书,安排见习人员上岗参加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