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烈山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2019-01-02 15:10来源:区人社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镇、街道办事处社保所,各培训定点机构、有关企业单位:

现将《烈山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烈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8月1日

烈山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办法

各镇、街道办事处社保所,各培训定点机构、有关企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参培学员理论文化素质和生产实践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和提高稳定就业率。现结合我区实际,就建立就业技能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立运转高效的日常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充分依靠各相关部门、镇(街道)、各定点培训机构和有关企业单位,不断强化协调、服务和组织职能,切实发挥“一中心、十分校、百阵地”的带动作用。建立“上下联动、纵横协调、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的就业技能培训日常长效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建立灵活有效的“培需对接”机制。紧紧围绕劳务市场用工需求,坚持按需培训、培需结合,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行定点联系、“按需开单”服务等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培训措施到用工企业、培训师资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的对接机制,改变长期以来以单项灌输式为主的培训模式。积极建立预备制培训机制,对初、搞毕业后未升学的劳动力探索实行职业“分流”制教育,使农村“两后”劳动力100%接受就业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三、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估考核机制。细化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考核评估办法。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社会评价与受训对象民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培训工程考核评估机制,从平时督查、年终考核、社会评价等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工程实施情况及效果。坚持分级分类、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就业技能培训结果认证评定办法,制定相关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流程和测评标准,规范合格证发放流程,不断强化培训实效。

四、建立开放互动的师资培训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建设一支以农民工技能需求的主体,各行业、部门、单位专家、技术骨干参与的师资队伍。打破学校、镇(街道)、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良性互动工作,加强横向技术交流,提升师资能力和水平;邀请大专院校、部门专家,定期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探索建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服务培训的激励机制,有计划落实相关待遇,解决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长效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针对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公益性,长期性的特点,积极整合培训资金,将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区、镇(用工单位)二级资金配套制度,切实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项目支持、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就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左步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为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证。

六、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培训监督,规范培训行为。为确保就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建立,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协议书。逐级落实责任。进步加强检查督导与评估验收。监督检查包括现场查看、随机抽查、等方法,重点对培训开班机构制度建设、台账、日志等材料进行检查,以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对验收不合格的取消下年申报就业技能培训任务,对违规培训机构将上报上级部门取消培训资格。

建立就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要立足长远,贵在坚持,重在效果。各单位要把就业技能培训放在工作首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出亮点,抓出成效,使这项惠民工程制度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