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致富不忘乡亲吸纳就业带动脱贫——记古饶镇张庄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葛标
在烈山区古饶镇,说起葛标,大家都钦佩不已。从村干部,到农业致富带头人,葛标用汗水和智慧展示了新型农民的风采,也用努力和责任书写着村书记应有的担当。
黝黑的肤色,清瘦的身形,朴素的短袖T恤上还沾着些许泥土,以及他沙哑的嗓音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很难让人想到他是一名村书记,反倒像是一个整日躬耕于地的朴实农民。6月11日上午,骄阳灼人。在古饶光辉种植合作社的西瓜种植基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高温大棚内采摘西瓜的葛标。
“这个西瓜得有5斤多,而且熟的比较好了,保证甜到腻人。”葛标一边为记者介绍选瓜的技巧,一边估着手上西瓜的重量。2011年,葛标当选古饶镇张庄村的村主任,在一次赴外地学习中,他偶然间接触到了新品种西瓜8424。那时,在他印象中,村民们种植的西瓜都是个大皮厚,且卖价仅几毛一斤的大西瓜,而对于这种个小皮薄,卖价还要一块多一斤的新型小西瓜,葛标产生了疑问和好奇。
“当时我就奇怪这个瓜又小又贵,8424这个叫法还这么奇怪,它凭什么能卖那么贵,但当我第一口吃下去的时候,我不但明白了其中缘由,还下决心要将这个新品种引进我们村进行种植。”葛标回忆道,8424入口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汁多、清脆且像蜂蜜一样甜,这瞬间就让葛标产生了要学习引进的念头。2013年年底,他自费去外地学习种8424西瓜,回来后成立了西瓜种植合作社,开始小范围试种。
最初,葛标自己承包10亩土地,独立种植西瓜,并从基本的打药施肥、开沟刨地学起。创业初期的艰辛,葛标至今历历在目,每天都要起早摸黑,打理之余,他还看书学习种植知识。夏天时,大棚里的温度有时高达50多度,他依然行走在瓜秧之间仔细查看生长情况,甚至有次中暑晕倒在田间,但他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退缩。
就这样,从10亩到60亩,再到100亩,葛标的西瓜基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逐步走上规模化种植的道路。辛勤的付出终有丰硕的回报,葛标精心种植的西瓜获得大丰收,成功的喜悦使他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也坚定了他从事农业的信心。“在不断扩大种植的期间,我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村的贫困户,有工作都是先找他们来干,还有的贫困户我就鼓励并引导着他们一起种植8424西瓜。”葛标向记者说道,该村的贫困户陈龙星是最早来帮他干活的,在西瓜基地工作期间,陈龙星不仅能拿到一份工资,还能跟着他免费学习种植经验。葛标毫无保留的教授种植方法,陈龙星学的也认真卖力,最终他也开始自己种植西瓜,并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早都听说烈山这有个西瓜种植基地,我家里人也都喜欢吃西瓜,今天也算是慕名而来,顺便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市民杜磊在西瓜大棚里笑着说道。据葛标介绍,现在8424西瓜种植已经走上了高产正轨,市场价也都能稳定在2元钱每斤左右,基地里每亩地的西瓜产量要在八千至一万斤左右,今年的第一批西瓜产量达到了35万斤,已于5月初售出。第二批的产量预计也要在40万斤以上,基本上20多天就能长成熟一批,一共能卖4个多月的时间。在葛标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已种植西瓜630亩,仅此一项产值达300多万元。
“下一步,我准备在张庄村成立一个西瓜产业协会,继续在全村推广种植8424西瓜,让村民利用麦茬套种瓜秧,再进行产品改良,有机种植。争取在未来两到三年,将我们村打造成为一个西瓜基地的大市场,把名声打出去,让全村都富起来。”葛标满怀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