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综述
穿行于相城的城区与郊野,无论身在何处,总能看到河湖碧波荡漾,岸边的绿树与碧水交相辉映,一切显得静谧而美好。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河湖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靓丽容颜。这一切都归功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落实。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水岸同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全面提升境内河湖水质,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水生态修复,河湖保护成效初显。
以河长制为牵引推进“河长治”,制度保障尤为关键。为此,我市从完善制度、夯实责任入手,制定出台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各县(区)、有湖长制任务的11个镇(办)和44个村(居)均在规定时间内出台湖长制实施意见,将湖长制工作延伸到湖泊管护末端。全市共设立河湖长1161名,其中市级11名、县(区)级50名、镇(办)级358名、村(居)级742名。
在全面落实河长制六项制度基础上,印发实施《淮北市河湖保洁清理专项工作方案》《淮北市河长制工作交办督办制度(试行)》《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等有关文件,明确全市湖泊、水库、塘坝、采煤沉陷区等水体均纳入湖长制工作实施范围,将湖泊管护“六大任务”细化实化为44项具体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管护目标、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严格标准要求,强化督查考核。市政府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通过淮北日报、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河长湖长电话、环保热线,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河长,不仅是职务,更是责任,绝不能挂在墙上,停留在纸上。一河一长、一湖一长,各方有责、人人尽力。
在市级层面,我市坚持高位推动,精心谋划部署。多次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全面部署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法》执法检查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市政协开展河湖水污染防治督查。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多次深入河湖一线调研,11名市级河长湖长分赴责任河湖巡河督察,全年共召开市级河长会议26次,协调解决123个重点、难点问题。
与此同时,强化水资源管理,严守三条红线。出台《淮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成立淮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工作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考核问责,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8.06%,中水回用率达52%,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连续3年达标。
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控源头污染。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核实的81个入河排污口全部登记、建档,全面完成整改提升。开展畜禽规范化养殖,对已关停的213家养殖场,再次摸排核实,巩固成果,确保不反弹。开展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6处城镇生活污水和1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水环境治理,改善水体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完成澥河李大桥、沱河后常桥、浍河东坪集和濉河符离闸等4个考核断面监测点的提升改造。建立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淮北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专项整治,强化饮用水源地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市6个地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完成7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87.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实施水生态修复,维护河湖生态。吸收社会资本约6亿元,对老濉河、相阳沟、跃进河等城区内河流进行截污、清淤、水生态净化、河道景观建设,全面修复城区内河流水生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投入治理资金2.42亿元完成杜集区龙河和萧濉新河全河段38.32公里清淤治理。累计投入85.71亿元,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开展专项行动,改善河湖面貌。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排查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8处。开展河湖采砂专项整治活动,全年查处河道内偷采行为22起,立案2起。开展水库垃圾围坝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清运枯枝落叶、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堆积物,加大坝及库区水面保洁力度,杜绝垃圾围坝现象发生。
随着全面推进河长制战役的打响,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相城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