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力促优质生态环境惠及人民群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时节的烈山天街,空气清爽怡人,昔日“劣山”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季榴园的早春游人如织;素有皖北“川藏线”之称的龙脊山已是秀美披绿;近年来,烈山区多举措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牢固树立为企服务理念,强化为企服务意识,严格按照省市关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相关要求,强化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法制建设,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烈山区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构建“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全面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总要求,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是依托科技重精准。各镇(办)设立了大气标准站,全区布设空气自动监控微观站点42个,选优配齐监控站点大气网格员,及时有效发现各类污染源, 为治理大气环境提供第一手全面、客观数据,有效提高了治污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组织协调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快建设远程监控智慧平台,推动治理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区各级财政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委托第三方保洁公司,对辖区主要干道进行清扫保洁、洒水抑尘。
三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烈山区以建材、水泥、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动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紧紧围绕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低效治理设施提标整治、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城市管网配套、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焚烧等方面制定专项治理措施,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础。
2023年,烈山区将以空气、水、土壤环境持续改善目标为抓手,坚持攻坚重污染天气消除、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重点道路扬尘治理,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秸秆禁烧等常态化工作,努力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让优质生态环境质量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