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任楼办事处 > 生态环境 > 生态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2023-12-06 17:08来源:淮北市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工作开展情况

烈山区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工作,完成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经排查,我区无涉镉等重金属企业。

经农用地详查,烈山辖区内暂无受污染耕地。已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无农用地超标点位。

依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分解落实2022-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的函》(皖农科〔2022〕621号),我区无受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任务。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事件。不存在有关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不到位等问题。

全面核查辖区内建设用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要求地块使用人开展土壤污染环境调查。发布了市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2家单位(旺能、飞挚)纳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均已完成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报告编制工作。

(一)狠抓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源头治理能力。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农膜使用管理和残膜回收处理工作方案》《废旧农膜回收站工作制度》《废弃农资及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三镇依托农资经营店,分别建立了农膜农药废弃物回收站,通过广泛宣传,压实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义务,及时回收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按照省农资经营标准化示范店建设实施方案的标准,通过对全区21家农药经营门店检查验收,颁发农药、种子经营许可证,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全面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区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达到预期目标。2021年全区农药使用量642.5吨,比基期(2012-2014年)农药使用量三年平均值757吨减少114.5吨,降幅15.13%。2022年全区农药使用量634.8吨,比基期(2012-2014年)农药使用量三年平均值757吨减少122.2吨,降幅16.14%。2023年全区农药使用量比基期继续下降。

(二)狠抓要素保障,全面推进农安县(区)创建。区政府每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动物防疫工作经费45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全区7家快检系统、网格化监管、村级协管员、产品抽样、检测试剂购置等工作需求。整合农作物绿色防控、“一喷三防”资金、高质高效奖补资金、农作物精耕细作项目等各类涉农资金30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控防治工作。

(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见质见效。实施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项目建设,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和1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安徽源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到90%以上。源田有机肥等加工企业,年消纳本地农牧业废弃物约7万吨,加工销售商品有机肥1万余吨,有力推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是绿色生产理念和认识有待加强。由于化学农业的方便、快速、高效在农民朋友认识上的根深蒂固,往往使得他们对投资大、见效慢、成本高的绿色生产持怀疑观望态度。化肥、农药、农膜的长期使用,会对耕地安全造成威胁,污染风险不断增加。

二是耕地监测、执法、管理力量薄弱。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耕地保护意识不强、水平不高。缺乏监测的仪器和人员配置,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存在监测站点布置过少、监测项目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多方面问题。

三是协调联动机制及长效监管机制不健全。耕地保护的齐抓共管意识不强,致使部分群众利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进行农灌,部分农用地废弃农膜、生活垃圾未及时清理,增加了土壤污染的潜在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源头防控,严格执法监管,有效遏制污染。

(二)治理与发展并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教育,培树环保意识,强化群众参与。

农用地土壤没有污染,才能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安全。下一步,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将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决落实责任、抓好源头防控、严格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全力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筑牢守护粮食安全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