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教育局2022年上半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2022-07-14 11:12作者:教育局来源:区教育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2年上半年,区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党建引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一是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党建引领助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主战场,做好正面宣传教育、舆情防控等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贯彻党建工作全过程。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明确工作任务,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关键节点,切实把主体责任压实压细、做深做实。

二、强化举措,全力保障师生安全。一是认真开展校园安全排查工作。制定《全区校园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细化校园安全排查清单,对各学校排查的安全问题已经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核查整改,按照安全责任划分,对安全隐患进行立查立改。二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目前共有48辆校车在我区运行。区教育局多次联合区交警四大队对辖区内校车使用进行检查,并与校车单位签订了校车安全使用承诺书。区教育局下发《关于成立烈山区教育系统中小学电动车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制定《全区中小学电动车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各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家长会、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三是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2022年扎实开展申报淮北市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带动全区各学校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转发市教育局《淮北市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各学校通过发放《中心校校园欺凌问卷调查》摸排校园欺凌情况,填报《校园周边突出问题统计表》,发现问题及时决绝,坚决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还校园一片净土。五是认真开展疏散演练工作。修订烈山区应急预案,2月份以来,全区学校开展消防演练、防震避险演练、突发事件演练100多场次,参与师生达2万人。六是扎实开展防溺水工作。区教育局于4月24号召开各中心校、集团校、直属学校校长会议和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传达省市文件和会议精神,明确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重点及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各学校及时调整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溺水工作方案,切实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校会,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等途径,时时提醒和教育学生家长做好防溺水教育工作。还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教育孩子学会智慧救援,遇到同伴溺水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各学校全面排查校园周边水域情况,建立台账,主动与所在村镇联系,设置警示标语,加强水域的巡查工作。

三、搭建平台,教育科研务实求真。上半年共安排各级各类活动70项,其中自主安排研讨会、交流会、送教下乡、培训会等活动32项。一是做好课题的过程指导和结题鉴定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022年举行省市级课题开题会、研讨会、培训会、结题鉴定会4次,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二是举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打造烈山名师队伍。上半年共举行小学语文、初中英语、中小学体育和高中12个学科优质课比赛,61位教师参加比赛,推荐18人参加市级比赛。组织校长参加淮北市首届校长论坛,共征集校长论文117篇,经过评选,推荐59篇参加市级评选。举行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作业评比,共征集各科作业400余篇,推荐参加市级比赛100篇。举行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56人参加比赛,推荐10人参加市级比赛。三是做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我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入率在全市领先。四是做好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工作,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创新融合。信息技术2.0工作在全区全面推开,为做好此项工作,教研室召开启动会、推进会、培训会,成立区级专家团队和培训团队,修改和完善了“三案一标”,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微能力点和校本研修工作。目前各校信息技术2.0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五是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2年上半年,举行剪纸培训班、音体美培训班、信息技术培训、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等培训活动近10次,近3000人参加培训。

四、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师风表彰奖励制度和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强化师德考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二是创新教师招录补充机制。积极争取中小学教师编制名额,建立教师招考长效机制,推行积极、有效、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实现精准引进,缓解师资总量不足问题;三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完善城乡教师和校干交流制度,实现教师、校干合理流动。四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完善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我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五、强化监管,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一是坚持“提质”和“减负”并重,完善“双减”工作配套政策。二是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建立校外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管制度。三是加大对“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双减”专班、责任督学和社区、街道网格员的作用,综合发力,对落实不力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

六、扶持助推,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一是科学制定规划。结合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统筹制定烈山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着力增加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再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二是理顺体制机制。按照《烈山区规范“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方案》,严格履行程序,对标对表落实工作。三是规范招生行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与公办学校同步在管辖区内招生。四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继续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组织建设,把民办教育党组织建设纳入区教育局党组织统一管理。

七、扶危济困,学生资助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打卡发放2022年春季贫困学生生活费36.59万元,受益学生1007人,其中:发放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生活补助费7.28万元,受益学生186人。积极做好建档立卡系统月报的审核和填报工作;积极做好全国学资助系统月报的审核和填报工作。2022年春季享受政府资助的幼儿共249人次,共资助13.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32人次,资助金额为2.4万元);2022年春季园内资助共581人次,资助金额为31.1124万元。完成全国资助系统的数据填报,整理各项资助材料迎检。高中按要求填报建档立卡系统和全国资助系统,资金已发放到位。春季建档立卡等四大类免学费学生共41人次,免学费金额共2.87万元。春季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281人次,资助金额共28.7万(其中春季学期建档立卡学生共24人次,享受的国家助学金共3.6万元),已发放到位。校内资助共96人次,共资助4.375万元。做好春季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前期宣传摸排,进行三级评审,确定资助学生数。目前已完成春季中职资助:助学金80人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12人1.8万元),免学费291人29.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12人1.2万元),校内资助130人1.684万元。烈山区七中和职高已完成2022年预申请工作,并发动提前还款学生22人38笔22.4950.95万元,大大缓解年中到期的催款任务。

八、重点监管,督导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市级考核圆满收官。在2021年度的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县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市级督导考核工作中,由于领导重视、科学研判、多方发力、精准实施,因而在考核中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受到市、区领导高度赞誉。二是“双减”督导走深走实。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全区各校均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各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全面育人,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的重要举措。99%以上的学校一体化设计课内外课程,更加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改进了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