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教育局2022年下半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22年,烈山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把好“方向盘”,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党(工)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在本人党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之外,至少确定1个基层党支部作为工作联系点。二是夯实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全区教育系统共建立各类学校党组织79个,向民办学校和社会组织党支部派驻4名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在16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逐步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目前,已有4所建立党总支的中心校(集团校)实行了书记、校长分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
二、下好“先手棋”,保障“两个只增不减”,高位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力度。一是积极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截至第三季度,我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为31139万元,比上年同期30097万元增长3.46%。(因生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为年度数据,目前还无法准确计算。)截至9月底,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额为637万元,生均拨款已达11254元;公办普通高中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财政拨款安排166.8万元,生均1000元;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财政拨款安排336.9万元,生均677元;普惠性民办园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财政拨款安排158.57万元,生均512元。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或生均财政拨款按标准落实。二是依规用好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标准(小学:675元/生*年,初中875元/生*年)补助公用经费1705.32万元。按照经费分担责任足额预算安排落实区级应承担的公用经费为98.51万元。通过制定《烈山区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加强对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监管,确保公用经费用于学校教育教学。
三、紧扣“脉搏点”,凝聚提质增效动力,确保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持续深入落实“双减”。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区66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服务时间学校达标率100%。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根据烈山区“公参民”治理方案,华东师大退出港利实验学校的管理,由港利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继续举办民办学校,学校现已更名为“淮北市烈山区华曜港利实验学校”,原公办学校体制内教师全部退出。2022年秋季学期购买学位经费合计229.37万元,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现为3.56%。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统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信息化经费,投资一般公共预算《信息化建设资金(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民生区级配套》资金341万元,加强了学校数字化建设。
四、打好“组合拳”,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多举措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完善特殊群体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普惠化扩面提质。学前教育布局合理,形成“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达到一镇一园。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普惠性民办园奖补资金76.6万元,马桥红太阳幼儿园、秦楼幼儿园被评为“淮北市优秀民办幼儿园”。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2022年全区在册适龄入学残疾儿童175人,入学率100%。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共投入资金364.9万元,对19所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新建4所学校运动场,全区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均为100%,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今年教育装备采购实际共投入资金612.765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不断优化了资源配置。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重点校、重点班,消除了大班额现象,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三是引导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稳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大力发展艺体、小语种等特色教育。淮北七中艺体本科双达线近2年达百人以上,“双一流”大学升学人数逐年增加,位居市级示范高中前列。四是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5月份以来,区政府为改善烈山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原烈山区中等专业学校基本建设进行整改,投资16万元购置教育教学图书,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2座计算机教室。5.抓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学前高中中职阶段学生资助共计1819人次,共资助123.1214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2022年办理贷款512人次,贷款金额541.54万元;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春季贫困学生生活费发放36.59万元,受益学生1007人。
五、做强“培育室”,擦亮人才“专”字招牌,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抓实抓细师德师风。开展系列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培树宣传师德典型,讲好烈山教育故事,传递烈山教育声音;将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纳入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及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作为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二是精耕细作队伍建设。实施区管校聘政策,进一步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结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全区校长、教师交流共计157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及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无校籍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设置、校管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制度。目前,校长职级制已经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正有序进行。三是聚心聚力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教师地位待遇的各项惠师举措及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长效联动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六、拧紧“安全阀”,强化安全底线思维,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全域做好校园安保,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区教育、市场监督等部门5次对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检查组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改正,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针对全区所有学校(幼儿园)进行校舍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共排查安全隐患19条,已整改19条;同时,加大对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秩序、食品卫生、“黑网吧”的清理整顿力度,切实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二是全面梳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聚焦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重点,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校园封闭化管理、安保人员配备、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安装、“护学岗”设置四个100%。对15所学校安全护栏进行加高,对部分学校围墙进行加固,全面完成学校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任务。对寄宿制学校加强了宿舍管理,按要求每个宿舍都配备了宿舍管理员。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了醒目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三是开展防溺水、防欺凌专项行动。区教育、民政、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对各镇办存在的防溺水安全隐患要求其限期整改,全区共排查水域354处。邀请市公安局干警对全区教育系统200多名专兼职安保人员开展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开展以“防欺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全区教育系统90多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培训。5.25心理健康日活动期间,组织全区各学校开展了宣传活动。四是全程做好信访维稳。通过深入研判可能引起涉校矛盾纠纷的各项问题,努力化解信访积案。坚持以矛盾化解为核心,建立领导包保制度,力求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到矛盾有效化解,为信访工作提供有力支柱。积极办结淮北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政风行风热线群众反映与关切问题,做到件件有签批,件件有结论。梳理稳控涉及教育的企业退休教师待遇落实、退养民师待遇落实、下放师范生待遇落实等4个信访事项,目前教育系统信访维稳安全稳定。五是全面做好舆情管控。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巡查监控,及时关注各学校微信群、QQ群动态,加强网上舆情调控管控,严格落实全网24小时巡查监控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类负面舆情及时果断处置,严防形成炒点热点,防止线上发酵、线下实施。今年以来,全区未发生任何校园舆情事故。六是全力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为百分之百,确保师生吃得放心、家长安心。
七、当好“贴心人”,树牢教育为民情怀,用心用情实施暖民心行动。
一是“安心托幼”落地见效。全区完成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1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本年度目标任务为新增托位271个,已完成新增托位28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3%,预计年底共可完成新增幼儿托位380个。本年新增公办园学位目标任务为90个,实际新增公办园学位120个。全区现有幼儿园63所,在园幼儿9026人:其中公办园34所,在园幼儿4980人;民办园29所,在园幼儿4046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17%。二是做实做细“老有所学”。目前,我区有区级老年大学4所,镇(办)级老年学校7所,村(社区)老年学校53个,全区共64所,初步建成区、镇(办)、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根据暖民心工作任务要求,2022年要新增老年学员3400人,总数达到6900人,目前实际新增学习人数3410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6910人,圆满完成了今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