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职责,强化“五控”措施,加强联合执法,强化重点项目管控,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全年累计开展“零点行动”和综合执法50余次,检查各类涉气污染源326家次。加大夏季臭氧管控力度,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精准落实臭氧差异化管控措施,预警期间强化26家涉VOCs重点企业及37家汽车维修、干洗及印刷店等严格管控。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实现2023年全年“零火点”目标。
二是开展专项行动,精细精准应急减排。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车辆限行治理和“散乱污”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按“两断三清”要求取缔“散乱污”点位30余处。扎实开展重污染天气攻坚,加大重点施工项目监督检查力度和夜查频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270余人次,巡查检查工业企业150余家、在建工地70余家,立行立改问题14个。
三是强化企业监管,落实落细防治举措。强化62家重点涉气企业管控,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细化“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清单。落实砖瓦企业转型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推动淮北市恒兴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升级B级砖瓦窑企业。
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网格作用。严格落实《淮北市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办法》,全年共进行52次周考核,12次月考核,上报各类网格化自查事件1363件,均已完成整改。充分利用区第三方治理服务(重庆智汇公司)和VOCS走航、激光雷达等科技手段,健全问题交办与反馈机制,累计现场巡查交办问题事件668件并督促完成整改。
二、存在问题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大气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年度目标和其他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形势依然严峻。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运输结构等短期内仍难以转变,洪吴路、烈青路等重点路段道路遗洒、车辆运输扬尘问题还依然存在,电厂一路、雷马路等点位“散乱污”问题时有反弹。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精准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及省、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要求,开展我区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突出重污染天气应对。督促重点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扬尘防治措施,加快三五山等地环治理项目竣工验收。配合推进辖区燃煤发电厂火电机组超净排放改造,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排查和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做好秸秆禁烧管控,确保完成全年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二是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督促各镇(办)强化落实监管主体责任,联合城管、商务等部门对辖区刘庄工业园、洪吴路两侧、电厂一路及雷马路沿线散乱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不定期开展夜查,对无合法手续的散乱污企业依法取缔。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不定期跟踪问效,严防问题反弹。
三是扎实推进道路扬尘整治。常态化开展治超治污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调整优化柴油货车限行区域,对闯限行区的车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同时加大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力度,强化对辖区主管项目工地、搅拌站、渣土运输、环卫作业等单位的车辆管控。进一步优化调整辖区大宗货物运输结构,加快协调推动国安电力、淮北选煤厂等企业大宗物资“公转铁”及新能源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