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安徽新闻联播》关注烈山“一村一工坊”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25 10:18信息来源:烈山区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 字体:【    】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富民产业是重要载体。淮北市烈山区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引进特色产业入手,积极探索建立“一村一工坊”模式,实现村民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富。

走进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土型社区的洁风洗涤服务工坊,现场一派繁忙,分拣、清洗、熨烫、打包……经过培训,原本赋闲在家的村民们成了每个标准工序上的熟练工。

不少皖北平原的村庄一样,土型社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也曾面临着很多难题,乡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留守人群就业难收入低等等,怎么破除这些“瓶颈”?经过不断地摸索、尝试,土型社区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3年,通过镇党委招商,吸引能人回乡创业,社区利用闲置的原土型小学场地,建起了这家线上洗涤业务的工坊,利用高性价比的市场优势,工坊产值很快从2023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00万元。

依托闲置废弃的村部、校舍、厂房等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目前淮北市烈山区已建成“一村一工坊”38家,这38个工坊,都是各村(社区)根据自己的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因村施策、差异化来打造的。在古饶镇草庙村,艾草种植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全村艾草种植达到7000多亩,艾乡工坊便是全区最早建立起来的示范工坊。

“一村一工坊”串珠成链,富民兴村之路越走越通畅。目前,烈山区38家“一村一工坊”预计年产值达到1.3亿元,带动2300多位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小小工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