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安徽日报》4版报道淮北市烈山区:枣飘香 日子甜,全文如下: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减少枣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枣子品质好、卖价高。”8月20日,在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53岁的种植户李建成乐呵呵地说。
李建成家的200亩枣园里,枣树枝繁叶茂,树上的灵枣个头匀称、表皮光亮。李建成随手摘下一颗枣子掂了掂:“枣子沉甸甸的,说明水分很足。”
“过去片面追求产量,施肥用药多,增产不增收。”李建成说,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减肥减药”的种植模式,枣子的产量由每亩700公斤减至500公斤,但品质提升了,价格比以往翻了一番。
李建成所说的村集体合作社,是淮北市郁翠林黄灵枣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82户种植户全部入社。
“黄营村位于大桃山下,土壤含酸性,长出的枣子脆甜。”黄营村党总支书记李进说,1994年,当地村民将灵枣树与野生酸枣树嫁接,培育出了独特的黄营灵枣。黄营灵枣栽植技术逐渐传播开来,种植规模扩大至1.1万亩,2018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成为‘地标产品’后,村民们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追求增加产量。”李进介绍,这导致黄营灵枣品质波动,市场售价下滑。针对这一情况,村合作社邀请宋疃镇农技专家费玉陶为黄营灵枣“问诊把脉”。
“当时很多种植户都觉得要多施肥多打药,果树才能长得好、结果多。”费玉陶说,过度施肥使土壤板结化,板结后果树根系营养吸收不良,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灵枣质量下降。
2022年,村合作社在300亩自有枣园推广“减肥减药”种植模式,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枣园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显著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提升灵枣品质。
如今,全村灵枣种植户观念转变,逐渐走上生态、绿色的种植之路,黄营灵枣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重新赢得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