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临海童街道海孜矿中心社区创新构建“常学、常讲、常干”三维驱动模式,以“常学”滋养初心、以“常讲”凝聚共识、以“常干”彰显担当,将党员教育管理深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有效激发党员先锋活力,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能。
“常学”筑牢思想根基,理论武装“不断线”。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红色驿站”,开展“初心讲堂”“书记微党课”活动20余次;线上创新打造“指尖课堂”,利用“学习强国”群组、党员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150余条,组织研讨30余次,确保学习“不掉线”。针对高龄、行动不便党员,组织年轻党员志愿者“送学上门”10余次,配送学习包、播放教育视频,确保行动不便党员“不缺课”。推行“必修+选学”精准供给模式,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将党的最新精神作为必修课;同时结合社区物业管理、矛盾调解等治理痛点以及党员智慧助老、文化传承等兴趣点,定制“政策法规解读”“群众工作方法”等选学菜单,筑牢党员思想根基,确保理论武装“不断线”。
“常讲”传播时代强音,温情传递“零距离”。组建“头雁领航”书记宣讲团。社区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带头,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惠民政策、社区发展规划等主题,深入网格、楼栋开展“庭院微宣讲”3次,用“百姓话”讲清“大道理”。吸纳理论功底好、表达能力强、群众基础深的9名党员骨干组建党员志愿宣讲队,将党的政策、理论以及时事新闻,并结合自身经历,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讲述初心故事、分享服务心得20余次。让党员从幕后走向台前,党员讲的是实践、群众听的是共鸣,使党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同时为党员教育注入了“红色动能”。
“常干”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群众“实打实”。深化“党员责任区”包联实践。将37名党员划分到5个大网格“责任田”里去,明确党员在责任区内承担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环境监督、困难帮扶等职责,挂牌亮诺,做到“小事不出网格、服务就在身边”。搭建“民呼我为”实践检验平台。将社区治理难点作为党员作用发挥的“练兵场”。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围绕政策咨询、医疗健康、法律援助、助老扶幼等领域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5件,修补塌陷下水道盖板及损坏路缘石50余处,收集居民关于道路破损、屋面漏水、楼道灯不亮等问题信息10余条,且全部落实到位,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硬核担当,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奋力谱写了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