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弘扬文明新风尚,提升辖区文明程度,近日,临海童街道临涣选煤厂中心社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样化形式引导居民摒弃陈规陋习,让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社区深知,移风易俗不能靠“硬推”,得让居民打心底里认同。为此,社区开了场“板凳议事会”,把“婚丧嫁娶该不该简办”“人情往来要不要减负”等话题抛给居民。商户杨大哥第一个发言:“我一年随礼钱得两万多,压得喘不过气,早想改改了。”
顺着居民的呼声,社区牵头制定《新风公约》时,特意留出“居民补充条款”栏,最终收集到“生日宴不发请帖”“乔迁不搞庆祝宴”等20多条接地气的建议。公约定稿后,社区党员带头签承诺书,还在辖区张贴了居民公约,半个月就有30多位居民主动到社区说这项工作宣传得好。居民陈阿姨说:“这规矩是咱自己定的,遵守起来心里敞亮。”
从“讲道理”到“讲故事” 让新风尚有滋有味
社区把移风易俗融入日常文化生活,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在社区广场的“新风长廊”里,张贴着“节俭养德”“孝老爱亲”的宣传话语。针对传统节日,社区推出“新民俗”活动:如春节不放烟花爆竹,改办“邻里春联宴”;居民自带拿毛笔,一起写春联、话家常;清明不烧纸钱,组织“鲜花寄哀思”活动,孩子们用绘画表达对先人的怀念。这些活动既保留了节日的温情,又摒弃了陈规陋习,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进来,“文明过节”成了社区的新习惯。社区还搞起“旧俗新说”活动:邀请老人讲讲过去的“老讲究”,再让年轻人聊聊新观念,在碰撞中找到平衡点。比如针对“清明节烧纸”,大家商量出“家庭追思会”的新形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讲先人的往事,既保留了思念之情,又避免了污染。如今,这样的“新仪式”已在社区流行开来。
从“一时严”到“长久好” 用机制守住新风成果
以前总觉得改陋习是少数人的事,现在才发现每个人都能出份力。”这是居民李大叔的心声。社区组建了“新风志愿队”,由党员、退休教师、热心居民等组成,分片负责宣传劝导;同时设立“新风意见箱”,随时收集居民对移风易俗的建议,每月召开“吐槽会”回应问题。
为让新风“扎下根”,社区还将移风易俗纳入“星级”评选标准,对践行节俭、邻里互助的居民给予表彰。如今,社区里大操大办的场面少了,互助帮衬的暖心事多了;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多了。移风易俗不再是生硬的规定,而是变成了居民的自觉选择,让整个社区都透着文明和谐的暖意。
如今的社区,红白事的鞭炮声少了,邻里的笑声多了;攀比的闲话少了,互助的暖话多了。移风易俗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邻里关系的升温,让临涣选煤厂社区真正成了充满文明气息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