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烈山区杨庄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一场聚焦居民“话语权”的民生议事局热闹开启。区人大人选工委、街道人大工委成员、区人大代表、社区书记与居民代表围坐一起,共同探讨“居民代表名额分配”这一基层治理关键议题。
征求意见座谈会现场
“辖区内7个社区先平均分配4个基础名额,再依据常住人口数量动态调整名额——这是街道人大工委的初步方案。”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话音刚落,现场讨论便热烈起来:“咱们社区里银行系统从业者数量不少,这类群体的代表该统一组织推选,还是按所在单位单独提名呢?”“我们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而且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也多,代表名额能不能多向这些‘银发力量’倾斜?”从“名额如何分配”到“代表怎样产生”,从“特殊群体权益如何兼顾”到“动态调整机制怎样落地”,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逐一回应大家的疑问,将“名额分配逻辑”拆解成居民听得懂、能理解的内容,让“基层民主”真正贴合每个人的期待。
参会人员参观“嵌入式”基层实践站
讨论结束后,参会人员一同走进“嵌入式”基层实践站。看着站内民主协商、民生服务的创新场景,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有人忍不住感慨:“原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而是真能让咱们老百姓‘说话有人听、提出的意见能落地’的实在事!”这场“民生议事局”,成功让居民的“疑问声”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建言声”,为居民议事会夯实了“民意根基”。更重要的是,它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杨庄街道从抽象“概念”融入居民“生活”,让基层实践站成为连通民意的“毛细血管”——每一次热烈讨论、每一次细致解答,都在把“民主”二字,深深扎根进杨庄街道的日常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