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深化诉源治理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发布时间:2024-03-21 16:36信息来源:安徽法治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正溪 通讯员 赵惠伟 阅读次数: 字体:【    】

2023年以来,淮北市烈山区坚持把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来抓,通过建体系、搭平台、强队伍、多联动,取得实效。区矛调中心指导各类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48次,收集矛盾纠纷线索2359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224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以上。

高水平谋划建体系。搭建组织架构。建立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区、镇(街道)、村(社区)纵向到底;区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与区直单位横向到边,实行分级指挥、分类管理,做到区级统大事、镇(街道)解繁事、村(社区)管琐事。规范运行模式。建立由区委政法委统筹,区司法局、区信访局负责区矛调中心具体落实的管理模式,处理日常工作协调、案件转办、监督考核等事宜,选定5家常驻单位,17家轮驻单位,实现部门高度集中,调处全程闭环,使中心真正成为矛盾纠纷调处的“中枢”。推进建章立制。制定《烈山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意见》,强化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有机融合、协调联动。同步建立《烈山区矛盾纠纷预防工作机制》《烈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化解机制》《烈山区重大矛盾纠纷提级办理和挂牌督办工作机制》等10项机制,确保中心运转质效提升。

高质量联动强“中枢”。资源整合,变“多中心”为“一中心”。集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劳动争议仲裁等于一体,设立7个功能区。开设10个服务窗口和多个专项调解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中心“一站式”解决。建好调解超市,变“单一式”为“组团式”服务。以法官、律师、“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以及金牌调解员等为主体,初步建成区级调解员专家库1个106人,镇办调解专家库4个约90人,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提供精准化、精细化解纷服务。对每个纠纷调处、每道工作程序、每件民生诉求,如实录入、及时反馈、一案一卷。创新治理模式,变“传统调解”为“活力融入”。面向群众和企业集成提供信访联合接待、矛盾综合调处、公共法律服务、仲裁诉讼源头治理、智慧治理研判、心理调解疏导等服务,以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为依托,开设三庭合一、一庭多用仲裁法庭,将“息争止讼”“无讼公约”传统融入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激活多元矛盾调解的内生动力,推动多元解纷工作。运用科技手段,变“低效率”为“高效能”。在全市率先建立“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平台,集成一个平台数据采集、信息联动互通,打造感知、研判、预警于一体的线上指挥系统,借助科技手段,引领群众就地依托“远程”平台进行在线调解,形成精准服务、分析研判、监督反馈闭环,加速社矛盾预防的前瞻性。

高效能履职建新功。打造“主动化”诉调对接。区矛调中心与区法院共同建立调解案件信息台账,制定《关于深入推进烈山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打通可调案件分流渠道。完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加大诉前调解指导力度,按十大类案组建12个专业调解团队且每个团队配备1名法官担任调解指导员。按照一事一案跟踪对接,有效预防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健全“实战化”联动平台。推进家事纠纷、劳动争议等十类案件调解前置,统筹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等各方力量,在诉前调解的基础上,健全“双委派”工作机制。全年办理诉前调解案件1547件,其中,在线委派律师调解案件615件,委派烈山区矛调中心案件225件,调解成功分流率达40.5%。完善“释明化”考评体系。建立《烈山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根据案件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等,将诉源治理调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考评体系,由区矛调中心定期通报调解情况。对于诉前分流案件调解成功的,根据案情及化解效果,每案给予300-500元补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