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 见行动·访谈】孙绪安:便民停车,让停车不再难

发布时间:2022-08-09 18:07信息来源:烈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阅读次数: 字体:【    】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烈山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绪安。
主持人:首先请孙局长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区“便民停车行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孙绪安:我区“便民停车行动”的总体要求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停车规范有序、依法治理、社会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停车难”问题明显缓解。2022年、2023年,全区停车泊位每年新增500个以上,其中每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个以上;到2025年,全区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0000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新增1000个以上。

    主持人:请孙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如何加速推进我区便民停车服务?

孙绪安:我区加速推进便民停车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加强规划引领,拟定系统化治理措施。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时,明确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要求。全面梳理全区交通拥堵点,组织开展现场踏勘,进行交通量统计和分析,查找拥堵原因,制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停车设施供给。严格落实新建配建标准,加快停车设施改扩建,至2025年,新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9000个以上,改建扩建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积极推行“错时停车”,至2025年,盘活共享停车泊位250个以上。推进重点区域交通组织优化,通过工人村大街道路提升改造等措施,缓解工人村周边行车难、停车难、秩序乱的现象。强化城市停车设施配套,根据《安徽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手册》,按标准配建新建住宅和公用建筑充电桩配建标准。
多措并举疏解老城区交通和停车压力。一是优化新老城区规划布局。“疏解老城区、建设新城区”。有序推进老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外迁;东部新城等新建区域完善建设基础设施,加速优质资源配套,加快产业布局速度。二是深入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强化电动车源头隐患治理,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加强三轮四轮电动车存量管理,推进特殊行业、群体三轮四轮电动车的规范管理;严格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秩序管理,规范机动车通行秩序,规范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秩序。
加强道路通行和停车设施管理,严格规范执法。严格落实《淮北市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公安、城管、消防依法查处违法停车行为,维护良好停车秩序。严格依法查处堵塞消防通道等停车行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新改建公共停车设施建成营业后,基本停车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视情况减少或逐步取消周边路内停车位。通过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出居民停车综合解决方案。
加强新型科技应用,提升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统筹推进路内停车和停车设施收费电子化建设,鼓励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在停车设施应用,并按比例配建新能源小汽车、公交车等充电设施。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发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集成,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线下设立停车引导屏,线上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信息查询“指尖上”。

    主持人:谢谢孙局长的介绍,根据前面政策介绍提到了“扩大停车设施供给”,请孙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推进“扩大停车设施供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孙绪安:我区扩大停车设施供给,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严格落实新建配建标准。至2025年,根据《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及《淮北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技术管理导则(暂行)》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9000个以上,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停车泊位配建标准不低于1:1.1。新建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按每百平方米1.1-1.5个车位配建,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00个以上。
加快停车设施改扩建。至2025年,改建扩建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一是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城市闲置收储地块和城市边角地的全面普查工作;在7月底前,通过对闲置收储地块和城市边角地划拨、租赁、免费使用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鼓励停车企业参与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并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在10月底前,利用闲置收储地块和城市边角地块全面建成城市公共停车场。二是积极利用已有城市广场、车站、公园绿地、人防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停车设施的“改扩建”,并加强对老城区、学校、医院、商超等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的“改扩建”。
推进停车设施盘活共享。积极推行“错时停车”。一是全面普查现有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2022年底前出台住宅小区停车场使用和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二是推动居住小区的停车泊位白天对外开放,鼓励实行“共享式”、“潮汐式”停车方式;三是推动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泊位晚间对外开放;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商业、办公、人防工程等建筑共享利用停车泊位。至2025年,盘活共享停车泊位250个以上。
动态调整路内停车泊位。充分利用道路资源,选择若干条城市道路进行试点,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车辆正常通行的基础上,允许居民在夜间、周末、法定假期等基本停车需求较大的时段限时停车,试点开展限时长道路停车位管理。重点弥补医院学校、老旧小区等车流高峰时段,科学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提高泊位周转率,满足市民临时停车需求。至2025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个以上。
推进重点区域交通组织优化。通过工人村大街道路提升改造等措施,缓解工人村周边行车难、停车难、秩序乱的现象。
推进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按照《淮北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2018-2035)》及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全面普查城区主干道人行道、慢车道现状情况,科学分配非机动车路权,增加和完善慢行车道。
强化城市停车设施配套。根据《安徽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手册》,按标准配建新建住宅和公用建筑充电桩,加快推动地下停车场建成运营充电设施,引领车辆地下停车。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0%,并逐步推行“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新模式。在不减少停车位的前提下,允许停车设施配建一定比例的洗车点、便利店等便民设施,提升项目综合收益能力。大力推进停车场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充电。
主持人:请孙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区便民停车工作的保障政策有哪些?

孙绪安:我区便民停车工作的保障政策有:

完善停车设施用地政策。加强独立新建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调整用地性质)、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其他土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结合我区实际,落实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采用划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停车设施用地。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开展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试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城市停车场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停车设施、装备研发、产品供应、设施维保、运营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优化公共停车设施项目在规划、立项、招投标、建设、经营等环节的审批程序。对小型停车设施项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实行备案制;对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室外立体停车设施项目,按照特种设备进行报批和管理。
加强领导,强化调度。区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通力合作,攻坚克难,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优质高效地完成便民停车工作任务。在项目建设上统筹谋划、逐年实施;在严格管理上,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沟通、配合、服务工作,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推进便民停车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