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烈山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烈山区发改委发布时间:2023-01-27 09:45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烈山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不利形势,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总基调,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315元和17739元,均增长6 %。

一年来,烈山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取得以下五项成效。

(一)结构调整更佳,转型活力更足

始终把产业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主旋律,一以贯之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三产结构调整为7.5:44.6:47.9。工业产业集群逐步推进。坚持落实《烈山区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烈山区关于壮大基础产业集群和完善新兴产业链实施方案》,推动“一群三链”产业发展壮大,全区电子信息、新能源、绿色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超40亿元。全力促进制造业产业壮大,鼓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展中小型企业扶持培育,全年为制造业企业争取省市区三级奖补资金210.9万元,新增申能发电、弗我智能、国晟新能源等规上工业企业11家,预计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建筑业总产值达11亿元、同比增长45.3%。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产量达到13.6万吨,同比增长1.8%,完成稳产保供任务。551亩绿港现代农业产业园、439亩远创绿色蔬菜种植等项目稳步推进,榴园、和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兴和苹果获得长三角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称号,烈山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服务业快速发展。强抓市场主体培育,促进本地服务业企业成长,全年新增雅恩餐饮公司等限上商贸企业6家,恒京、通航等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加强政策补贴,全年为烈山区汽车专业市场集聚区、南湖酒店运营管理公司、久力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争取奖补资金共200.8万元。预计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

(二)项目推进更快,招引质量更高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秉承“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建立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包保调度机制,在疫情影响、民间投资减弱等不利环境下,全区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国安电力储能项目、国晟新能源年产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通鸣矿业二期、美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43个项目开工建设,和晶科技控制器项目、绿金学校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采煤沉陷区治理一期、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90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1.3亿元,超序时进度16个百分点。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将招商引资作为拉动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着力招引产业链核心企业落户烈山。全年新签约工业项目48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55亿元的国安电厂二期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9亿元的宝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弗我雾化器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奋力推动争资争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各部门抢抓各项政策“窗口期”,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全年累计争取中央、省、市政策项目资金近5亿元,总投资7.4亿元的乡村振兴二期专项债券项目成功入库,正在申报的生态文明、城市防水排涝、水流域综合治理等专项政策资金成功进入中央、省级盘子。

(三)改革举措更实,发展环境更优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深入推进烈山经济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全年出让6宗共计400亩工业项目“标准地”,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区项目为淮北市首例带方案出让用地,较传统审批模式加快了一个月以上;建立“1+1+5+N”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做好项目土地、融资、用工、建设环境等要素保障,分批解决项目建设问题24项;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抢抓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契机,完成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1500亩年度造林任务;深化盛大(新正)国有企业改革,优化集团资产配置,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精简高效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盛大(新正)公司资产突破60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全区金融机构提供小微企业贷款28.5亿元,新增政银担业务共计145户,金额2.57亿元。持续开展助企纾困,全年减税降费3.64亿元,有力减轻了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影响下的运营困难。开展“企业全程网上办”,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潜力。全年各类市场主体开办网办量达到5182家,其中企业开办533家,网办率达100%。推进“证照并销”改革,市场主体营业执照、许可证办理手续缩减50%、时间压缩50%。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对标对表、分类指导,全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达到2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3%。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金深度合作,全年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科技成果登记87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1亿元。

(四)城乡环境更美,生态底色更绿

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完成新北花园一期890套安置房分配,新北花园二期、雷山小区、凤宁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可安置居民4714户;完成土楼新村、二郎庙社区南区、二郎庙社区北区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2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580户;实施烈山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对全区长约62公里的城镇污水管道进行全面检测、清淤疏通、修复改造;监测整治自建房屋1194栋,完成181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四好农村路”养护提升44.4公里,提质改造10.8公里;完成2200户农村户厕新建和改造任务;实施龙岱河连通闸河工程、濉符大沟治理、化家湖环湖路、龙岱河水毁修复等水利工程,年度完成投资达1.18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强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措施332条;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黄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南园等四个省级美丽乡村完成序时建设任务,七彩和村省级特色小镇有序建设,四季榴园特色小镇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农业招商成效显著,赵楼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化家湖工厂化渔业养殖、锦鲤养殖、宋疃镇鲈鱼养殖等项目稳步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87.8万元,同比增长54.5%,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到25个,同比增长47%。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省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共计交办信访件29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区域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安全稳定。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完成PM2.5省市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良好,纳入市级考核的6个地表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状况稳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实施泉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化家湖水库生态环境治理、新北沱河烈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等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达4.4亿元。

(五)民生实事更暖,社会保障更好

疫情防控筑牢防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及时贯彻落实10条优化措施,开展精准防控、疫苗接种,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疫苗4.6万剂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综合保障坚实有力。就业促进、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十项暖民心行动工作落实到位,全区30个重点指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立稳经济和扩就业联动机制,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8532人;累计发放养老金5450万元,覆盖人口3.5万人,实现符合条件人员100%社会化发放;积极兑现城乡低保、特困补贴、临时救助等各项政策资金8500万元;城乡医保参续保19.6万人,参保率达100%,累计医疗救助困难群众3.5万人次,总计救助金额951万元。公共服务质效提升。市一中投入使用,绿金学校、市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人民医院等项目稳步建设,东部城区公共服务共享提档升级;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所学校校舍维修升级,新建4所学校运动场,全区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实施,居民电子档案规范建档率达90%;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医保经办机构全覆盖;龙脊山—榴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皖北川藏线成为网红打卡地,成功举办“淮北市首届地锅鸡美食文化节”,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80.3万人次,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2022年,虽然全区上下勇于担当,顶住压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增长乏力,项目规模小,投资潜力偏弱;二是消费市场恢复较慢,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三是工业主导产业仍然不优不强,企业培育任重道远,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另外经开区改革发展任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较为艰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仍需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还需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还要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烈山。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扭住重大关键环节、全力拼经济。具体结合烈山实际,就要在扩大内需、转型发展上下功夫,一要抓好项目建设,把投资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二要抓好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强农,提升传统制造业,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三要加强民生保障,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综合研判当前发展形势后,建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全区上下要坚持“稳”字主基调、“进”字主方向、“改”字主动力,重点抓好以下任务:

(一)坚定不移促进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烈山区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烈山区关于壮大基础产业集群和完善新兴产业链实施方案》,聚焦“一群三链”关键环节,加快引进培育“链主”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力争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国晟新能源、国安电力储能、千锂鸟新能源等战新储备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引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结合烈山特色农产品产业基础,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5个以上。深入推进古饶智慧农业产业园、苗木种子资源圃繁育基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暨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推进我区种业、渔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挖掘“三山三湖”优势生态资源潜力,推进龙脊山旅游基础设施、四季榴园游乐设施、杨庄工矿特色街区、和村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全面发挥“旅游+”功能,推动旅游与服务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培育,构建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农村电商培育力度,完善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基础。积极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烈山新能源展厅、龙脊山商业街、华翊文创城等开业运营,实现商贸布局优化、业态丰富、服务提升。

(二)坚定不移加快项目建设,着力促进有效投资增长

全力以赴争资引项。精准把握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全力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聚焦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政策投向,谋划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积极破解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抓好12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77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55亿元的国安电厂二期、总投资9.5亿元的国晟新能源、总投资9亿元的美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环境保障,力争国晟新能源二期、中煤远大二期、中晶负碳生态新材料基地等项目进展取得新突破。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绘制产业图谱,聚焦“材源光境”融合引领,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领域、缺失环节、薄弱方面,准确定位招商重点、招商方向,精准招引一批“填空型”企业、“补充型”项目,推进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聚集群、稳定高效发展,年度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40个。

(三)坚定不移建设东部城区,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东部城区开发。坚持规划引领,推行城市规划先进理念,加快与中铁上投开展合作,高标准执行《东部新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片区开发,合理优化区域布局,做好城市扩容提质。推动城区产业建设,加快华翊文创城推广开发,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数字创意等产业,推动状元府、熙香园、悦溪杏林等东部城区房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高端生产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市政设施完善。加强城区道路工程建设,推动曙光路、财化路、化家山路等十条东部城区支路路网工程,望阳路烈青路改造提升,宁山路南延,新湖路南延,沱河东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完善路网通行功能。加强房地产开发引导,保障春晓名园、悦澜山、绿金新城、凤宁花园、华家山二期等房地产项目顺利实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计划,扎实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优化城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宜居宜业程度。强化市政运转服务。加强市政运转保障,加大区域内道路、园林绿化、地下管网、公交站台、路灯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巡查维护力度,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区网格化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五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做好城乡环卫督查工作,重点打造城市“会客厅”。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四)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巩固农业农村基础

狠抓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对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监测,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在13.35万吨以上。抓好12.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原料基地、200亩超高产农田基地建设,确保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提升任务,同时完成“小田变大田”试点面积3000亩。补齐“双基”短板。切实抓好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023年烈山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宋疃镇12个单村水厂合并规模水厂,惠及供水人口6.8万人;全面完成龙岱河水毁修复及水生态工程、化家湖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王引河治理工程、姬沟水系治理、龙岱河(陈路口-青龙山)生态治理等水利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新改建户厕1055户以上,创建3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巩固脱贫攻坚。做好监测对象的定期回访及“三保障”政策落实,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发挥财政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确保持续发挥稳定增收的根本性作用。

(五)坚定不移实施惠民工程,着力增强人民生活品质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确保暖民心行动有序开展,让惠民政策更好地服务群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民生支出占比85%以上。着力稳定就业,不断夯实就业基础,扩大就业范围,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措施;精心实施困难学生资助、社会救助、助孤助残、医疗参保等民生工程,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科学做好精准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我区防控策略,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强烈山区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坚持“就业与升学”两手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校舍改造提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全年全域秸秆禁烧“零火点”;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注重系统施治,确保新北沱河(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稳定Ⅲ类,配合推进濉河、沱河(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保障土壤环境稳定,做好重点污染地块风控管理和治理修复。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区委八届五次全会及区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为烈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 一群三链: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高端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三条产业链。

2.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决定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要求各省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地区特色,围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等六种类型,有针对性地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3. 专项债券: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指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4. “标准地”改革:“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性统一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5. “1+1+5+N”项目要素保障机制:“1”即一个重大项目,“1”即项目要素保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5”即5个项目要素保障专项工作组,“N”即经开区和三镇一办要素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6. 政银担: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包括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各方按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承担风险责任。

7. “证照并销”改革:“证照并销”是指申请人(市场主体)在申请注销营业执照时,可以同步申请注销政府部门核发的行政许可证、备案登记证等。

8. 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2020-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上倍增,在质量上得以提升。

9. 四好农村路: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路建设。

10.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一定的旅游和社区功能,有别于行政建制镇、开发区、风景区的“非镇非区”产业发展平台。

11. 十项“暖民心“行动:包括就业促进行动、“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健康口腔行动、安心托幼行动、快乐健身行动、便民停车行动、放心家政行动、文明菜市行动、老有所学行动。

12. 15分钟医保服务圈:通过便民服务改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参保、报销、异地就医申请等事项。

13. 材源光境:“材”是绿色建材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源”是新能源和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光”是光伏发电、新型储能产业,“境”是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

14.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15.五整治一提升:对人居环境、空中管线、户外广告设施、乱搭乱建、“城市牛皮癣”等展开专项整治和高速出入口环境提升行动。

16.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非农化指的是耕地被用于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非粮化特指在确保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三大主粮种植面积后,才能种植棉花、大豆、花生或其它杂粮和经济作物,不可以用来种树、挖塘、建厂房、养殖设施等非粮食作物。

17. 小田变大田:整合农民土地资源,实现“集碎为整、一户一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促进农田增效、农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18. 农村双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