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双减’后中小学教学优化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做好幼小学衔接,改变儿童不适应性。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生从幼儿园平稳有序过渡到小学,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各小学根据学区覆盖半径,灵活调整上课时间,有些学校已将上午上课时间调整到8点20分。全区各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午上三节课,与幼儿园作息时间基本保持一致,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适应期。幼儿园与小学联合开展教科研活以及到小学体验等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课后服务按照要求采取自愿的原则,有需求的家长,可以让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规模较大的学校,比如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调整下课时间,采取错峰放学的方式,有效缓解放学时交通拥堵。
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安徽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指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支持退休教师、优秀退役运动员、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特色化课程服务。仍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有资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由市县级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结合《实施方案》要求与各校实际贯彻落实。
三、积极促进家校协作,营造推进落实良好氛围。区各学校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提升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的认识,通过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双减”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加强学生手机、睡眠等健康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家庭育人功能;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听取家长委员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学校聘请家长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制定家访工作方案,落实教师定期家访工作要求,挖掘家访工作优秀案例,形成本校家校协同工作经验。
四、大力开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要求区各中小学校规范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一校一策” 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对课后服务课程表、服务时间、服务对象、师资、场地等进行公示,让家长和学生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课业辅导应着重辅导学困生通过作业弄懂学会当天所学基本内容,解决学困生缺乏有效指导、长期留存下来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学生家校共同管理中存在的学习帮扶缺失问题。艺体活动在已有的社团建设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突出体育、美育、劳动等课程实施,逐步发展以活动为载体的多样化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体质健康。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不得上新课、提前教学进度、超课程标准上课。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厚爱,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烈山区教育局
联系电话:4083336
抄送:区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
区委督查考核办公室
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