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动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如期高质实施,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4〕7号)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皖农计财函〔2024〕250号)等文件及有关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从2024年9月23日-27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以当面、来信、来电等方式,向烈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反映。
联系电话:0561-4661771 0561-4685192。
附件: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烈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2024年9月23日
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皖农计财函〔2024〕250号)等文件及有关要求,为全面推进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现状
(一)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2023年,烈山区作物种植主要是小麦、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为33.67万吨,可收集秸秆量为28.6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27.37万吨,综合利用率95.63%。其中,肥料化利用量9.15万吨、饲料化利用10.92万吨、能源化利用7.3万吨。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3%,无重污染天气,总体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往年,社会各界对2023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效果反映良好。
(二)目前存在问题
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规模有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清洁化生产水平还需提升;以秸秆利用为纽带的,完整的循环利用系统还未建立。
(三)产业发展方向及扶持重点
采取多点释放、多元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优先发展秸秆饲料化产业,重点打造秸秆饲料商品化、品牌化、资本化,把秸秆商品饲料走向市场。具体做法是加强产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鼓励秸秆收储后商品化经营进入资本市场。
二、项目建设目标
进一步建强补齐秸秆利用领域基础设施设备等短板弱项,激发利用内生动力,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形成较为科学的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全力推进秸秆收储加工体系建设,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全区基本杜绝秸秆露天焚烧,促进农村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项目实施,2024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企业产值稳步增长,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可收集量60%以上。
三、实施内容及资金投入
(一)秸秆饲料化利用
1.淮北市烈山区古饶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大何村,占地20亩,主营业务秸秆收储利用及饲料化加工,年现收储量13000吨,年利润可达60万左右。合作社使用秸秆揉丝技术,对秸秆进行机械揉搓加工,经过揉丝加工后的饲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气味酸甜芳香,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可供四季饲喂。利用打捆机压缩打捆后装袋贮存,可保存1~3年。秸秆揉搓丝化是已经广泛推广应用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尤其是近年来揉丝处理机械发展迅速,涌现出众多适应不同应用需求的产品,项目的未来收益高,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合作社计划实施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拟新建约2500 m2干草棚、改扩建秸秆干草棚约1600 m2、厂区内生产加工区地面硬化约4500 m2、提升供电系统、配套消防系统,计划购置除尘设备、地磅、秸秆运输货车,配套秸秆饲料化生产线:购置机械设备夹草机、揉丝机、秸秆装载机、流动圆捆打包机、固定打包机、套袋生产设备、滚筒筛等。
企业主要建设投资预算约549.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补助金额约151.07万元。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实施主体自行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完成投资审计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
项目建成后,秸秆饲料化产业规模扩大,公司清洁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收储量和利润同增长30%-40%,预计可收储秸秆3万吨,产值可达2.6万吨。同时可以解决周边农民就业问题,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美好乡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社会效益显著。
2.安徽木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木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占地约500亩,现存栏肉牛7000余头,年均出栏约9000头,年产值约3亿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常年供电正常,秸秆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是华东六省一市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先后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公司主要对玉米和小麦秸秆实施饲料化利用,其中玉米秸秆青贮技术的工艺流程为:秸秆回收—机械揉丝—拌菌—入池—压实、打捆或密封装包;小麦秸秆工艺流程为:收购—秸秆揉搓—打捆或压块—入库储存。公司始终秉持“安全第一、求真务实、质量至上、信誉为本”的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发展之中。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宽裕,能够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有效运转。
公司计划实施秸秆饲料化项目,拟新建草料棚2个,面积约1900 m²和2500m²;改扩建草料棚,面积约1700 m²、1600 m²、800m²和900 m²。新建钢筋混凝土青贮池,建设规模约2000 m³;改扩建钢筋混凝土青贮池,建设规模约12000 m³;计划购置秸秆装载机,秸秆饲料运输车等。
企业主要建设投资预算约872.1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补助金额约190.62万元。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实施主体自行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完成投资审计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节约饲料成本近100万元,年利用秸秆量约10000吨,夏秋两季可带动周边1000人从事农作物秸秆打捆、收储、运输工作,使周边农民增收近50万元。可有效转化能源利用、增加农作物秸秆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循环发展,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助力安徽省肉牛产业发展。
3.淮北市鸿旺养殖有限公司
淮北市鸿旺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公司成立于2015年,厂区面积约75亩,企业主营肉牛养殖和育肥。2024年随着对牛棚的新建和改扩建,公司年存栏量将增加至1200头,年出栏量约1200-1600头,年销售收入约2000-2500万,公司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秸秆资源,年综合利用秸秆约6000吨。企业积极响应安徽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以养殖产业为基础建设秸秆饲料化生产设施设备,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秸秆饲料加工自动化水平。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
公司现计划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规模,新建干草棚2个,约1900m2;改扩建干草棚1个约660 m2;计划改扩建青贮池,约2000 m³;并配套消防系统,拟购买TMR拌料机、布料车、夹草机等。
企业主要建设投资预算约225.8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补助金额约55.87万元。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实施主体自行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完成投资审计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
项目建成后,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和规模,助力安徽省肉牛产业发展。预计秸秆收储量为5500吨,产值可达到2500万元。
4.淮北煜振秸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淮北煜振秸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淮北宋疃镇开发区以南,传化物流港周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秸秆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据测算,场区半径10公里区域范围,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万多吨。公司使用秸秆揉丝技术,通过对秸秆进行机械揉搓加工,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物,能延长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同步调高动物秸秆采食和消化率。而且秸秆揉丝饲料具有价格低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畜禽养殖户的青睐。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亩(其中厂区建设用地10余亩,农作物秸秆收储存放场地20亩左右)。目前,现已建成生产厂房1600 m2、办公用房60 m2、配置专用变压器250 KAV1台,地磅等设施设备,基础条件较好。
公司计划实施秸秆饲料化项目,拟建设消防系统,包含消火栓系统、消防水炮、消防预警等;计划购置除尘设备,包含除尘器、吸风机、风管等;购买揉丝机、滚筒筛、打包机等。
企业主要建设投资预算约10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补助金额约30.62万元。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实施主体自行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完成投资审计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
项目建成后,通过对项目技术的更新,将有效转化能源利用,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生产规模扩大,促进农业循环化发展。预计年生产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7000多吨,饲料化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约350万元,利润约30万元。午秋两季可带动周边1000人,从事农作物秸秆打捆、收储、运输工作。
5.淮北市牧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淮北市牧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老苗楼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周边无居民区,标准农田充足,秸秆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公司主要从事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经营项目:小麦秸秆回收后,通过圆盘式揉丝机进行揉丝,再对揉丝后的小麦秸秆进行除尘、除膜、除土,最后压块装袋形成最终产品;玉米秸秆回收后,通过机械扎段、拌菌,再进行厌氧发酵,最后压块、裹包后形成产品,销售市场。
为更大、更深入地推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公司拟定加大投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28000 m2,拟建设秸秆加工车间约2600 m2,并配套环保系统、消防系统、生产区动力供电系统、秸秆专用加宽传送带,硬化厂区入口道路,计划购买揉丝机、压块机、滚筒筛、风选机、夹草机、称重设备、打捆设备、变压器、履带式挖掘机等。
企业主要建设投资预算约412.7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补助金额约123.82万元。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实施主体自行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完成投资审计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
项目建成后,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秸秆饲料化生产规模扩大,带动当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预计安排就业人员32人,就业人员收入大大增加。预计年收储量小麦秸秆1.6万吨,玉米秸秆黄储0.8万吨。年收入小麦秸秆840万元,玉米秸秆210万元,年综合利润可达到82万元。
(二)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测算
项目拟以农业生态环保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开展2024烈山区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工作。
1.工作任务:在掌区区域种植部门提供的区域主要种植品种背景资料和区统计部门提供的2023年主要农作物产量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区域草谷比和秸秆收集系数监测,并按照部、省相关文件要求编写2024年烈山区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报告;
2.选取作物种类:小麦和玉米;
3.样点地块选择:按《2022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和要求,选取样点地块;在烈山区选择具有区域代表性的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2个行政村,作为秸秆可收集系数调查村和农作物草谷比监测村。每个行政村选择2个监测点作为农作物草谷比监测点,每种作物10个监测点,共选择20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布详见表1;
表1 农作物草谷比监测点分布表
乡 镇 |
行政村 |
小麦地块监测数量 |
玉米地块监测数量 |
烈山镇 |
青谷村 |
2 |
2 |
蒋疃镇 |
2 |
2 |
|
宋疃镇 |
黄营村 |
2 |
2 |
半峭村 |
2 |
2 |
|
古饶镇 |
新村 |
2 |
2 |
4.采集样品、检测、计算:在作物成熟后,按照《2022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和要求采集样品,进行样品的处理(晾晒、粉碎、筛分、称重、二次取样送检、实验室测定等)工作;
5.系统分析检测结果,按时进行数据的填报和报送;
6.及时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文字、照片等资料。总结监测结果,形成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报告,并按要求报送。
(三)秸秆还田监测与评价工作
项目拟以农业生态环保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专家团队为项目技术支撑,开展2024年烈山区农作秸秆还田监测工作。
1.工作任务:在烈山区种植部门提供的区域主要种植品种背景资料和区统计部门提供的主要农作物产量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区域秸秆还田监测工作,并按照部、省相关文件要求编写2024年烈山区农作物秸秆还田监测报告;
2.选取作物种类:根据烈山区实际农作物生产情况,还田监测作物,选取当地播种面积最大、普遍推广的品种;
3.样点地块选择:按照《2022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还田监测工作方案》方法和要求,一是每县选取不少于10个去年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开展入户调查;二是布设不少于1个秸秆还田监测点位,开展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
4.入户调查、点位监测:在作物成熟后,按照《2022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还田监测工作方案》方法和要求,进行农业基本生产情况(农户、地块、种植、还田肥药施用情况)、还田后田间生产情况(病虫草害、作物产量、茬口情况)的调查,以及还田点位监测(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作物田间生产情况、土壤状况)工作;
5.系统分析监测结果,按时进行数据的填报和报送;
6.及时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文字、照片等资料,全面总结监测结果,形成秸秆还田监测工作报告,并按要求报送。
(四)农牧循环模式探索实验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形成种养适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和长效机制。在科学评估种植业粪肥需求和负荷消纳能力的基础上,整区推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建立健全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有效机制,推动实现生态循环和绿色发展。
项目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围绕烈山区主要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选取一家将青黄贮秸秆作为饲料的规模养殖场和一家种植农作物10亩以上,且能将作物秸秆进行离田与还田作为饲料化与肥料化利用的种植主体,其种植土地作为过腹还田配套消纳用地,通过农牧循环,对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过腹还田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及作物的产量等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整理监测数据以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并撰写报送农牧循环实验报告。
1.选好监测点,做好示范对比。充分考虑养殖规模、秸秆利用量、粪肥利用量、土地承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选取以一家秸秆青黄贮作为饲料的规模养殖场和一家种植农作物10亩以上,且能将作物秸秆进行离田与还田作为饲料化与肥料化利用的种植主体作为配套消纳用地,开展农牧循环模式探索实验。
2.围绕烈山区主栽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通过农牧循环的对照监测实验,针对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过腹还田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及作物的产量等进行实验分析。探索绿色农牧循环、秸秆饲料化利用和过腹还田粪肥施用在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等方面的作用。为科学评价试点实施效果,探索农牧循环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3.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按照烈山区自身特点构建“养殖—粪污—有机肥—种植—秸秆—饲料—养殖”等生态循环发展链条,形成以秸秆为纽带的农牧循环模式。
根据不同的需求及秸秆特性,采用不同的秸秆利用技术,如:小麦秸秆揉丝技术,通过对秸秆精细加工,分离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使之形成柔软的丝状物,再添加微生物菌种确保饲草的优良营养品质,增加其柔韧性和膨胀度,又使饲草带有果香;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将新鲜秸秆切断或铡碎后,紧实堆积于不透气的青贮池或青贮窖内,在适宜的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从而抑制青贮饲料内包括乳酸菌在内的所有生物活动,达到长期保存以及提高秸秆营养价值。
图1 农牧循环流程图
4.认真做好实验监测数据结果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监测结果及时优化粪肥施用技术参数,加强实验监测点管护。
5.及时整理和分析农牧循环模式的三大效益,总结监测结果,形成农牧循环模式报告。
(五)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项目验收和审计等
1.开展以秸秆收储经纪人、秸秆收储大户、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员工、村级负责秸秆禁烧人员等为对象的培训,提高秸秆从业人员理论水平、管理水平、业务技能。
2.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知识的普及,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重大意义,确保秸秆收储运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工作。
3.建设“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标牌。
4.严格做好项目验收、第三方审计审核等。
四、进度安排
明确项目建设、监管、审计、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的时间进度安排(项目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一)准备阶段
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编制《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等项目准备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
2024年12月31日前,市场主体承担实施项目的内容以及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的测算、秸秆还田监测等项目基本完成;
(三)项目考核验收阶段
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相关项目收尾以及验收审计、资金拨付等后续工作。
五、组织保障
(一)资金管理
1.扶持秸秆饲料化企业建设项目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等方式,由通过审核的实施主体自行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完成投资审计后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原则上承担项目的实施主体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70%,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以项目审计价款为准);肉牛养殖主体秸秆饲料化利用亦可按照《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给予补助,即对500立方米及以上容积的新建、改扩建的砖石混凝土结构的单体黄(青)贮窖进行补助,每立方米贮窖补助不高于30元;对500平方米及以上面积的新建、改扩建的钢架结构的单体干草棚进行补助,每平方米干草棚补助不高于150元。补助资金可适当向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
2.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测算、秸秆还田监测与评价工作、农牧循环模式探索实验、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项目验收和审计等补贴方式:项目财政资金
3.对计划项目实施内容进行审计,如部分内容未实施或未足量落实,出现资金结余,则结余资金用于肉牛产业发展政策中的秸秆饲料化利用奖补,资金依据《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皖农牧〔2024〕4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皖政办〔2023〕11号)等文件和相关要求。
4.为加强和规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烈山区秸秆综合利用,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农能函〔2022〕956号)等文件及有关规定,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会同区财政局制订《烈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二)项目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中共淮北市烈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等工作;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的日常事务及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烈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宏观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项目专项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监管等工作;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推进实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烈山分局负责项目的土地供应及规划落实;镇政府负责辖区市场主体申报资格、条件审核,并与承担项目的市场主体签订要求的相关协议,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监管等。
2.强化技术保障。烈山区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指导组,负责项目技术咨询、推广和服务。各实施主体结合实际,制定详实的技术方案。适时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高校以及安徽省农业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秸秆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提高秸秆利用率,开拓秸秆利用新途径,为烈山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3.细化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等,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制定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整合相关资金形成合力,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一步明确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实施的原则、激励政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制定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形式,利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力量,加快推进烈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4.严格项目监管。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示范项目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努力结合实际形成特色,扩大示范效果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示范质量。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示范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示范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要依照国家标准执行。要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委托专门机构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估。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指导项目加强运行管理。相关设施建成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各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实施设备及产品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定期对示范项目进行检查,督促业主及物业管理单位定期对项目设备进行维护,强化运行管理,提高利用效率,确保系统安全、高效和长久地运行和项目可持续发展。
5.强化宣传培训。各部门、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召开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动员会。二是积极开办秸秆综合利用宣传专栏,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全面宣传报道;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介,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三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农户责任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好表率,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切实把秸秆综合利用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6.落实资金保障。项目资金奖补实行先建后补,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附件:1. 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内容汇总表
2. 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实施主体汇总表
附 件 1
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内容汇总表
序 号 |
项 目 |
中央财政资金补助 (万元) |
企业自筹 (万元) |
合计 (万元) |
补贴 方式 |
备 注 |
一 |
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 |
|
|
|
|
|
1 |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
151.07 |
397.93 |
549.00 |
先建后补 |
|
2 |
安徽木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190.62 |
681.56 |
872.18 |
先建后补 |
|
3 |
淮北市鸿旺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
55.87 |
169.98 |
225.85 |
先建后补 |
|
4 |
淮北煜振秸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30.62 |
77.38 |
108.00 |
先建后补 |
|
5 |
淮北市牧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123.82 |
288.91 |
412.73 |
先建后补 |
|
|
小 计 |
552.00 |
1615.76 |
2167.76 |
|
|
二 |
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测算 |
10.00 |
|
10.00 |
直接补助 |
|
三 |
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 |
10.00 |
|
10.00 |
直接补助 |
|
四 |
农牧循环模式探索实验 |
15.00 |
|
15.00 |
直接补助 |
|
五 |
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项目验收及审计等费用 |
23.00 |
|
23.00 |
直接补助 |
|
1 |
技术培训费用 |
5 |
|
5 |
直接补助 |
|
2 |
项目展示牌建设费用 |
3 |
|
3 |
直接补助 |
|
3 |
项目验收费用 |
6 |
|
6 |
直接补助 |
|
4 |
项目审计费用 |
9 |
|
9 |
直接补助 |
|
|
合 计 |
610.00 |
1615.76 |
2225.76 |
|
|
附件2
烈山区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主体汇总表
序 号 |
项目名称 |
建 设 内 容 |
总投 资额 (万元) |
建设主体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地址 |
1 |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饲料化利用项目
|
拟新建约2500 m2干草棚、改扩建秸秆干草棚约1600 m2、厂区内生产加工区地面硬化约4500 m2、提升供电系统、配套消防系统,计划购置除尘设备、地磅、秸秆运输货车,配套秸秆饲料化生产线:购置机械设备夹草机、揉丝机、秸秆装载机、流动圆捆打包机、固定打包机、套袋生产设备、滚筒筛等。 |
549.00 |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
闫燕 |
13965887014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大何村 |
2 |
安徽木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化利用项目 |
拟新建草料棚2个,面积约为1900 m²和2500 m²;改扩建草料棚4个,面积约为1700 m²、1600 m²、800m²和900 m²。新建钢筋混凝土青贮池1个,建设规模约为2000 m³;改扩建钢筋混凝土青贮池1个,建设规模约为12000 m³。计划购置秸秆装载机,秸秆饲料运输车等。 |
872.18 |
安徽木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王钦海 |
17356129586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新村社区方庄西 |
3 |
淮北市鸿旺养殖有限公司饲料化利用项目 |
新建干草棚2个,共约1900 m2;改扩建干草棚1个约660 m2;计划改扩建青贮池3个,共约2000 m³;并配套消防系统,拟购买TMR拌料机、布料车、夹草机等。 |
225.85 |
淮北市鸿旺养殖有限公司 |
张燕 |
17730190810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新街 |
4 |
淮北煜振秸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化利用项目 |
拟建设消防系统,包含消火栓系统、消防水炮、消防预警等;计划购置除尘设备,包含除尘器、吸风机、风管等;购买揉丝机、滚筒筛、打包机等。 |
108.00 |
淮北煜振秸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张玉振 |
15905619138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雷山行政村十组38号 |
5 |
淮北市牧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饲料化利用项目 |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28000 m2,拟建设秸秆加工车间约2600 m2,并配套环保系统、消防系统、生产区动力供电系统、秸秆专用加宽传送带,硬化厂区入口道路,计划购买揉丝机、压块机、滚筒筛、风选机、夹草机、称重设备、打捆设备、变压器、履带式挖掘机等。 |
412.73 |
淮北市牧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赵永田 |
15956130811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南元村大新楼庄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