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乡村振兴局)发布时间:2025-10-17 11:04

广大农民朋友们:

当前我市正处于秋粮收获、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受连阴雨影响,部分夏玉米收获推迟、茬口衔接偏紧,局地土壤黏重、机械难以下田,无法适期适墒播种,对冬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根据气象部门预报,16日夜间至17日我市有中到大雨,请广大农民朋友根据实际情况择时抢收抢烘抢晒,防止发芽霉变;抢收后及时清沟沥水,尽早腾茬整地,适时播种。

一、抢时收获。根据实际情况,择时抢收:对于已进入成熟期急需收获的地块,要“抢”字当头,抓住降雨间隙,优先抢收成熟度高、排水好的田块,人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机作用,收割机能下则下,同时人力进行补充;对于可雨停后收获的地块,停雨后尽快抢收,力争10月25日前完成收获。

二、烘干晾晒。收获后,及时就近联系烘干中心烘干入库,防止囤堆霉变造成损失。如无烘干条件,收获后可在空闲房间、通户过道、塑料大棚等避雨通风处进行晾晒,待天晴后,及时转移到阳光好、湿度低的通风区域晾晒,每日多次翻动。

三、散墒整地。据气象预测,18日-25日我市无降雨过程。积水地块应及时开挖排水沟、腰沟、围沟,确保“三沟”畅通,促进地表水和耕层水分散失。无明水但湿度过大的田块也需清沟,降低地下水位。适时深松散墒。待土壤湿度适宜时,及时旋耕耙地,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状态。严禁烂耕烂种,以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出苗。

四、科学播种。尽量做到适期、适墒播种,对晚播小麦因分蘖减少,需依靠主茎成穗,通过以密补晚,弥补个体不足。一是增加播种量。在常规亩播量12-15公斤基础上,自10月 25日后每晚播1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左右,但亩基本苗不宜超过40万,防止群体过大引发病虫害滋生和倒伏。二是适度浅播。严格控制播种深度在2-4厘米,利用地表温度 促进快速出苗,实现“晚播不晚出”。三是播后镇压。土壤湿度适宜时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墒保墒,确保出苗整齐,增强幼苗抗逆能力。

五、加强田管。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需调整施肥

策略,实行“前重后补”。一是提高底肥氮肥比例。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70%作为底肥 一次性施入,磷钾肥全部底施,满足苗期生长需求。二是推广高效施肥技术。采用“种肥同播”和“分层施肥法”, 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冬前营养体建立。三是春季精准追肥。返青拔节期对群体偏小、长势弱的麦田提 前重施拔节肥,促进分蘖成穗,增加亩穗数。

农彦讲“麦种泥窝窝,来年吃白馍”。晚播小麦落实科学播种,强化冬前及春季管理,是夯实来年丰产的关键。


附件:1.淮北市烘干中心(点)信息
         2.淮北市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信息

附件



(点击图片放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