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残联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区残疾人联合会发布时间:2023-07-10 15:18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镇办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下,烈山区残联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现将2023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

1.残疾人证办理

截至6月底,持证残疾人7370人,其中视力残疾842人,听力残疾511人,言语残疾104人,肢体残疾4234人,智力残了732人,精神残疾766人,多重残疾151人。重度4032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新办证175人,到期换证299人。

2.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项目任务是为136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市级下拨资金44.8万元,区级配套4万元。3月份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入户调查,确认符合条件的150户。4月,设计方入户测绘,制定改造方案。5月底完成图纸绘制。6月25日,委托招标代理对无障碍改造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在区政府网站发布招标公告,随后开展项目施工、验收、审计、资金拨付工作。

3.困难残疾人康复民生实事

区残联为435名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5月18日,以打卡发放的形式为残疾人拨付补助资金43.5万元。安置(转送)148名儿童进入定点康复机构参加训练,区残联督查回访确认儿童真实在训,6月26日,拨付50%的康复训练经费111万元。另为22名儿童适配矫形器或辅助器具。

4.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精准康复服务。全年计划为561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已服务503人,康复服务率89.66%,其中有辅具需求的45人,已服务45人,服务率100%。

辅具租赁服务。为了解决伤残人士最基本、最迫切的临时性辅助器具需求,帮助其恢复或者补偿功能,预防残疾发生,区残联在宋疃镇残疾人之家和烈山镇残疾人之家设立了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免费租赁服务试点。每个租赁服务点提供轮椅5辆、手杖5支、腋拐5副。上半年,试点为13名群众提供服务,租出轮椅10辆,手杖2支,腋拐1副,康复后退租轮椅4辆。

5.残疾人教育救助工作。

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情况核查。4月,区残联会同区教育局开展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情况核查。摸排确认187名适龄残疾儿童中特殊教育学校就读20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18人,送教上门20人,缓学4人,机构康复训练21人,未入学4人,已落实学籍的适龄儿童183人,入学率为98%。

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招生宣传。区残联积极开展安徽省特殊中专学校招生宣传,做好辖区残疾人学生推荐和摸底登记工作。

普通高校招收残疾考生宣传工作。3月,区残联会同教育部门比对高考阶段的残疾学生名单,联合村(社区)残疾人协理员入户宣传高考政策、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和残疾人助学政策,为残疾考生和家长做好政策解释和相关指导,同时鼓励考生安心复习准备迎接考试。

6.残疾人创业就业。

开展技能培训,优化残疾人职业素养。4月,残联工作人员入户摸排残疾人的培训需求,了解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参加培训的情况、培训需求和就业意向,形成培训需求台账。计划投入资金7.3万元为161名残疾人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或特色培训,帮助残疾人获得一技之长。6底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随后公布中标公告,中标单位烈山区新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将为残疾人提供培训。

积极走访企业,拓展岗位促进就业。区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主动与税务等部门对接,走访了淮北市敏航服饰有限公司、安徽小牧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宣传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税收减免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发和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同时,帮助有求职、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做好岗位推荐,助力残疾人自主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主动交流沟通,打造辅助性就业机构。区残联加强与企业沟通,积极构建辅助性就业机构,维护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权益。上半年多次走访淮北市敏航服饰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已经安置10名残疾人灵活就业,其中智力残疾人1人,肢体残疾人9人。今年计划扶持企业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

精准审核审批,发放就业创业补贴。为26名残疾人提供创业扶持补贴,其中个人创业补贴25户,阳光大棚等农业设施补贴1户,投入资金11.1万元。

7.残疾人托养服务

寄宿制托养服务。上半年,烈山区有7名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在机构享受托养服务。其中,淮北市烈山区矿工总医院养老服务中心4人,烈山区蒋疃敬老院2人,濉溪仁爱康养中心1人。区残联为寄宿制托养的残疾人每月补贴1000元,目前已拨付第一季度补贴2.4万元。

居家托养服务。区残联委托淮北市暖万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10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服务人员上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区残联全程跟踪,开展督查回访,提升服务质量和残疾人的满意度。目前,机构已完成60%的服务任务。按照协议约定支付一半即12万元。

8.残疾人文化活动

爱耳日宣传 3月3日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区残联联合区医院在南湖老年公寓开展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群众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增强了群众听力残疾预防、爱耳护耳的意识,将惠残助残政策宣传到人,提高了现行政策的知晓率。

助残日宣传 第33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区残联开展辅助器具集中适配、“就有未来”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敬老院集中残疾评定志愿服务活动,为有需求的25名残障人士发放了轮椅、四角拐杖、腋拐、盲杖等辅具,40余家企业在活动现场设置招聘展台,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100余名残疾人现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沟通。为5位老年人进行了残疾评定,为8位老年人补发了残疾人证。

“五个一”文化进残疾人家庭活动。 6月27日,组织40名残疾人开展“五个一”文化进家庭活动。通过发放图书、参观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游览大运河柳孜文化园,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6月30日,组织20多名孤独症儿童开展“让爱喘息”活动,游大学校园、参观图书馆、与健全孩子游戏、精神病院医生通过授课帮助孩子家长舒缓精神压力。

9.残疾人生活保障方面。 

两类人群监测 区残联建立和落实残疾人跟踪访视制度,将纳入监测的40户45名残疾人列为帮扶对象,跟进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残疾人两项补贴 上半年,为重度残疾人18273人次发放护理补贴,投入资金146.2万元,为困难残疾人11724人次提供生活补贴,投入资金93.8万元。

春节慰问 为家庭困难的25名残疾人送去春节慰问金,投入资金1.25万元。

六一慰问 于六一期间看望并慰问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双河小学家庭困难的儿童,为他们送去节日礼物和祝福。

残疾人信访维权 上半年共收到12345、政风行风热线反映问题9个,收到电话咨询问题110余个,上述问题均得到解决和答复。

三、存在的问题

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对惠残助残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以至于群众对惠残助残政策了解不够透彻,政策的知晓率有待提高。

四、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1.加强机关党建,以党建促业务。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残联支部党建工作发展,丰富支部活动形式,以党建为引领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2.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让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

(1)继续为辖区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实现100%,为10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为10名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

(2)探索残联+家长沟通新模式,在帮助残疾儿童康复的同时舒缓残疾人家庭的压力,提升残疾人家庭的幸福感。常态化开展困难残疾人康复项目回访,提升服务的满意度,力争在第三方绩效测评中取得好名次。

3.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

(1)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个,帮助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就近实现灵活就业。

(2)根据企业需求和残疾人现状,联系企业,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协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联系镇(办)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联系司法部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保障。

(3)根据摸排的技能培训需求,探索特色培训模式,组织160余名实施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特色小班培训,帮助残疾人获得职业技能,实现创业增收。

(4)培育选手筹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工作者职业指导竞赛,搭建学习交流和技能展示的平台为辖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4.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提高残疾人获得感。

配合民政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工作,保证补助发放覆盖率达100%;计划为90名残疾人发放“最困难”、“最优秀”补助,每人500元,为90名残疾人发放评定补贴、为136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做好残疾人证办理、发放、管理工作,开展“跨省通办”及“上门办证”服务;开展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动态监测、跟踪帮扶;32个公共服务事项实现7天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

5.落实扶残助学政策,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计划投入资金18.4万元。为3名学前教育残疾儿童、23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80余名高中(中职)阶段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以及20余名残疾人大学生提供救助,9月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和资金发放。

6.深化社会融合,提升残疾人社会融入感。

组织开展残疾人读书达人演讲比赛、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做好残疾人体育、艺术、文化人才筛选、储备,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感与融入感。

7.完善服务机制,让残疾人工作质量更高。

建立区残联工作人员、镇(办)专职委员、村(社区)协理员三级联动的残疾人服务网络,形成协同高效的工作合力。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方式并行,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行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便利化服务。同时注重建强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激励担当作为,加快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忠、专、实”“勤、正、廉”的残联干部队伍,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当好残疾人权益的维护人、诉求的代言人、服务的贴心人。

新时代新征程,承载光荣与梦想,呼唤使命与担当。区残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生活保障工作,为现代化美丽烈山建设提供贡献残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