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运行承压而上。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41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税收5628万元,非税收入101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63.2万元,有限上大个体12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5.7%。工业规模稳步运行,现有规上工业企业6家,工业产值2.08亿元,长兴矿业、盛德服饰、永峰矿业产值逐年递增;蓝奥能源并网发电,太山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即将完工投产。美丽乡村二期即将完工、三期有序推进,烈山区乡村振兴项目-谷山村集体经济发展及美丽乡村示范工程EPC项目已竣工,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古饶镇全域旅游道路扩建项目即将完工。
(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招商引资再显成效,锚定“一群三链”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商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认定额超2000万元,完成签约项目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60%,为市开发区新区10余家招商企业的落户开工提供有力保障。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力保障推进鼎信德、辰贺新型建材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市高新区农贸市场项目顺利实施,即将完工;投资1800万元的人居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二期)建设完成;赵集街、古饶街、秦集街、山西村污水综合治理项目相继完成;淮北南部新城区-S303-徐楼次高压燃气管网工程保障有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严格贯彻“一改两为五做到”会议精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系列活动,收集10个企业共14个问题,全部办结;入企调研159次,解决企业问题133个,保障企业用地2000余亩,切实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三)乡村振兴共进共赢。乡村振兴阔步前行,紧抓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守好粮食安全责任田,2.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积极推动“小田并大田”改革,完成改造水稻种植2000亩,耕地提质成效显著。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结推广山西村“拆、清、建、管”和平山社区“积分制、点线面、三个一”偏远老旧村庄整治经验;完成秦楼、郝集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新建、重建农村户厕1797户,“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任务超额完成,“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稳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799.67万元,同比增长4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进展顺利,高标准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整治14.5公里,新北沱河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开展各类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完成造林面积670亩。夏秋两季秸秆禁烧重点时段实现“零火点”目标,切实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
(四)群众生活有得有感。10项暖民心行动全面推进,况楼社区作为“三公里”就业圈试点社区,推进效果明显。全力做好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系列惠民实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镇域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纳入监测户60户179人,开展公益岗位就业帮扶19户19人,返贫监测帮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积极推动危房拆除、危房改造任务,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77户。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城乡居民养老、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稳步提高,2022年实现临时救助97人29.5万元,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67%。
(五)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落实落细10条优化措施,2022年累计完成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3.9万剂次,其中60岁以上占31%,防输入防风险成果持续巩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可控,深入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况楼社区荣获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开展,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贯彻落实“党建+信访”考核机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包保积案化解的示范作用,全年进京访、赴省访人次实现双下降,成功化解信访积案6个,群众满意率100%。
(六)效能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构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健全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机制,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收到镇人大代表建议669件,已办结469件,其余列入规划,逐步解决。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自觉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精神要求,扎实开展“找差距、改作风、强担当、争先进”专项行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发展动能仍显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招商环境制约较多,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社会治理、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仍有弱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存在,补齐民生短板还要深化细化。干部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斗争本领、实干精神还需加强。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进经济平稳增长。
提升农业质效。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加快推进5000亩高标准农田及赵楼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推进“小田并大田”、“一村一块田”改革。全面推广“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依托昌农农牧、木兰牧业,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谋划古饶智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市经济开发区(南区)高压燃气管网项目等6个在建项目按序时进度实施,助力古饶镇烘干仓储项目等13个拟建项目顺利开工。强化要素保障,整合各村(社区)土地资源,提升产业入驻承载力。扶持一批如双河玩具厂等小型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增收。保障6家规上工业企业营商环境,推动太山新型环保建材建设投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商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
促进服务升级。完成与浙江森禾花丽科技有限公司、淮北丰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花卉苗木种业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及运营。做好兴丰绿港公司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核心区建设环境保障工作,确保产业园项目顺利实施。保障完成淮北青禾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投产。完善配套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冷链仓储4座。完成并通过验收古饶镇秸秆综合利用标准化收储中心,建立健全秸秆收储体系。
(二)坚持提升发展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发展空间。结合镇政府驻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统筹启动镇政府驻地提升建设,盘活前岭矿“三供一业”移交资产,落实前岭社区改造升级任务。加快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完成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供销社为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和美乡村。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拓宽50岁以上村民和留守妇女增收渠道,对接轻工业企业合作,推进“乡村振兴工坊”建设。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高质量推进南园、秦楼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巩固20个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制定古饶镇人居环境整治“清表、养体、强身、培魂”工作办法并实施推广,通过6轮考核评比,强化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结果运用,保障整治成效。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带领广大群众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完善扩大古饶镇“中国好人”、草庙红色文化、况楼志愿服务队、谷山村民理事会、赵氏宗祠等优秀文化品牌影响力,通过深化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活动、挖掘人文资源,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坚持提高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协调发展。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富昌矿业、永峰矿业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处置。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化秸秆禁烧、道路扬尘和餐饮油烟管控整治,力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废管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决守好生态安全底线。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统实施新北沱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从源头上控制河道污染物负荷,提升水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扩大森林覆盖率。全面完成诸阳山工矿废弃地治理项目,加大土地复垦整治力度。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整体布局,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约束指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营造绿色商业环境,倡导绿色消费。强化系统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四)坚持厚植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落实兜底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60户防返贫监测户监测精准,帮扶有效。全面完成排查、关注重点人群,动态管理纳入和销号,加强帮扶举措研究,严格把关衔接资金收益和使用,通过“镇级资产收益+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社会爱心援助”,实现措施立体化,确保不出现返贫。
推进社会保障。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全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医疗服务事业发展,配合参与村级卫生室管理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高质量举办送戏下乡、春节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
筑牢安全底线。准确把握全面执行疫情防控各项优化措施,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防溺水、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坚持深化“五治”并举,紧抓“历史积案”“初信初访”两个关键,确保上级交办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5%以上。推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五)坚持提升行政效能,打造尽责有为政府。
坚持忠诚为政。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持续推进巡察、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切实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坚持实干勤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谆谆教诲,弘扬真抓实干之风、攻坚克难之风,做到事不避难、一抓到底。定期举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题培训班,全面加强干部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新时代基层干部,创造性推动工作质效提升。
坚持为民施政。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实事。持续做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不断提高惠企便民服务效率和水平,努力做到让人民满意。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政府机关运行成本。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