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烈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政策解读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淮北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1-28 18:40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民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烈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起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中央和省、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贯穿到《报告》之中,融会贯通、落实到位。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2年是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推动烈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做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加快皖北振兴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阶段烈山区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1年11月,根据区人代会工作要求编制烈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烈山区发改委于11月中旬启动草案报告准备工作,通过收集整理各相关单位总结资料、初步起草、框架讨论等于11月30日完成初稿,并征求了32家单位的意见,收到有意见反馈7家,无意见反馈25家,采纳意见7条。12月6日,根据反馈意见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并于2022年1月26日在烈山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通过。

四、工作目标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烈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加快皖北振兴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阶段烈山区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五、主要内容

在报告结构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内容。

1、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主要从5个方面描述: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内容为全区在工业转型发展、战新产业发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二是聚焦项目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主要内容为全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争资争优方面取得的成果;三是聚焦改革开放,提升发展动力。主要内容为全区在重点改革、融入长三角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四是聚焦城乡统筹,打造宜居环境。主要内容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的成果;五是聚焦民生保障,共享发展成果。主要内容为全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安烈山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是以下6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围绕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侧重于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服务业发展等方面;二是围绕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通过加强项目谋划、加快项目建设、利用政府投资带动等方面,让项目投资成为烈山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点;三是围绕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能。主要内容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双招双引”、打造园区优质开放载体等方面;四是围绕农业农村,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村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五是围绕城乡建设,提升生活品质。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六是围绕民生福祉,增强人民幸福感。通过全力保障民生,优化公共服务,强化社会治理等方面不断增强全区人民安全感、幸福感。

六、创新举措

围绕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能。主要内容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双招双引”、打造园区优质开放载体等方面;围绕农业农村,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村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七、保障措施

一是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产业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围绕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围绕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双招双引、打造开放平台。深化园区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与徐州经济开发区开展1平方公里共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