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烈山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时间:2023-06-29 09:25


一、发布会主题

烈山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二、发布会时间

2023年6月28日

三、发布会地点

区应急局会议室    

四、发 布 人

烈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张浩

五、发布单位

烈山区应急管理局

六、主持人

烈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海峰

七、发布内容:

问:请张浩副局长简单介绍一下2023年上半年防汛抗旱总体准备情况?

(一)高度组织领导重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支持下,始终以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过程,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的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区长为总指挥,分管应急的副区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分管水利的副区长任常务副总指挥,人武部长、公安分局局长、农水局局长、应急局局长为副总指挥,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分队,为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做好准备,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明确防汛责任落实。建立了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体系,与镇办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在水库、闸站等重点水利工程树立了三个责任人标牌,薄弱堤防、险工险段、低洼地段都明确了有专人负责。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进一步明确了防汛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除行政首长负责制外,建立了防汛技术责任制、管理和防守责任制、主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和防指领导带班制。

(三)扎实谋划汛前准备。区农水局组建了防汛专家组及 17 人的防汛抗旱抢险队,与淮北信合水利工程公司签署了烈山区应急抢险联动协议书,各镇(办)组建4支防汛抢险队伍392人,确保防汛拉得出、打得赢用得上。区防汛办储备了编织袋6万条、水泵96台套,发电机组8台套,雨布2000平方米、雨具120套、铁锨60把,铁丝200公斤以及代储了石料等防汛物资,确保防汛物资储备足,用得上。汛前完成拖山闸、丁庄闸、蔡桥闸 3座中型节制闸及行洪河道 76座穿堤涵闸汛前维修养护,完成友谊沟、大杨家、向阳等3座机电排灌站汛前维修养护,重点检查华家湖水库及3座小水库的各个水利枢纽,包括闸门、启闭机维修养护及调试,溢洪道及下游河道的排查,确保我区水利工程效益能够正常发挥,起到抗洪减灾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培训演练监测预警。区防指通过视频和集中多种方式组织了区防指成员单位和镇办分管负责同志开展了防汛抢险知识业务培训;组织区防指部分成员单位参加了市防指组织的防汛抗旱知识培训;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布防汛抢险知识等,提高我区防汛抢险队伍能力建设。2023年4月26日在中湖开展以全区180名基干民兵为主的防汛抢险应急演练,进行了水上救援、封堵决口、打桩固堤、人员转移四个科目的培训。区应急局、区农水局应急救援队全程参与演练,充分锻炼了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了队伍综合协调和配合抢险救援能力,取得了实效。

积极做好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履行防办牵头抓职能,科学会商研判,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发布雨情信息,及时监测水库、河道水情水位,向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指挥调度,对基层诉求第一时间响应,对一线难点、盲点第一时间“打补丁”。汛期,区防指就进入“战时”状态,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值班,确保雨情、汛情、灾情信息畅通,能够及时上传下达。

(五)及时会商科学处置。2023年4月24日召开了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区防指总指挥第一副总指挥方旭东作了工作安排,与三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农水局、区应急局就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领导就防汛抗旱和水毁水利工程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安排部署防汛工作,特别是5月26-28日的强降雨给我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区防指密切关注,及时会商,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农田积水,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洪涝灾害,保障了农业生产粮食安全。

问:2023年以来防汛抗旱物资准备情况?

全区现有抢险队伍9支,其中区直部门5支,以基干民兵为主的镇办4支,并于4月26日在绿金湖组织全区防汛抢险综合实战演练。储备编织袋6万条、水泵92台套、发电机组6台套、电动机6台、电缆线160米、输水水带500米、雨布2000平方米、救生衣100套,雨具100套、铁锨100把,铁丝200公斤,舟艇12艘,并对防汛器械进行全面维护,为安全度汛好充分物资保障。

问:接下来的汛期有什么下一步的打算?

健全镇(街道)、村(社区)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完善和落实网格化防汛责任制。强化隐患闭环管控。按照镇级50人、村级20-30人组建基层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抢险救援装备。加强群众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夯实筑牢基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