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烈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12-04 17:0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0〕55号)和关于印发《淮北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淮政务组〔2020〕3号)文件精神,自2020年以来,烈山区围绕省、市相关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创新基层政务公开方式方法,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工作质量,推动烈山区基层两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重视程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基层政府及区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分管负责同志亲自抓部署抓落实,确保基层两化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二)强化领域信息公开。一是完善自然资源、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义务教育、户籍管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公共法律服务、财政预决算、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生态环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城市综合执法、市政服务、涉农补贴、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安全生产、救灾、食品品监管、扶贫、税收管理等领域目录,严格按照各领域业务主管部门要求公开相关信息。2020年以来,累计公开13158条信息。二是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统计、新闻出版版权、广播电视、交通运输、旅游、水利等新增基层领域公开标准指引,编制并实施相关领域目录标准,2022年以来累计公开565条信息。

(三)强化延伸直达村居。一是编制村(居)公开事项清单。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编制公开事项清单,通过村(居)民微信群、信息公示栏等形式,重点公开乡村振兴、村级财务、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基层群众利益方面的内容,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二是抓好涉农补贴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涉农补贴项目表及涉农补贴申报信息,同时汇总当年面向农村的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际发放结果,并将发放结果以村为单位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开,公开期满相关材料留存村委会供村民查询。

(四)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一是议事平台强互动,基层公开有去处。为充分发挥广大青年思维活跃,见解独到的特点,2022年4月13日,烈山区首个青年“YI”事厅在杨庄街道成立。烈山青年“YI”事厅是基层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的前沿,通过该平台发掘、凝聚一批关心基层事务、乐于奉献的青年“智库”,鼓励引导他们倾听、汇集青年心声,并发挥青年才智,为基层发展和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青年以该平台为依托,全面推进基层行政决策公开透明,确保基层微权利运行“晒”在阳光下。二是公开栏换新颜,基层公开全覆盖。以往村居务公开栏公开信息繁杂,村民比较关心的惠民惠农政策申请、各项补贴发放情况反而很难获取。2022年全区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以来,按照全市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摸排全区21个村,42个社区的村(居)务公开栏公开情况,集中公开惠民惠农补助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发放结果,在严格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真正让政务公开进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对政府信息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三是微专区大便捷,基层公开有载体。以村居便民服务大厅为基础,建立一批基层政务公开微专区,提供政府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供查阅,及时更新社保、民政、医保等领域惠民政策汇编、办事指南、办事一本通等,群众办事方便又明白。各公开微专区安排专人对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确保各类纸质查询文本数量充足并动态更新。

(五)强化建设政务公开专区。按照“为民、便民、利民”原则,烈山区在政务服务大厅划出特定区域作为政务公开专区,在醒目位置设置带有全区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标志。在专区管理方面,制定《烈山区政务公开专区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务公开专区需配备的软硬件设施、公开内容范围,对照制度,各司其职,运行并维护好专区各项工作,让群众了解查阅程序和流程。在硬件设施方面,配置触控查询一体机、电脑、桌椅、打印机等设备,提供政府信息免费查询、打印服务,电脑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专栏设置桌面快捷方式,专供群众查阅政府有关信息。并提供医疗箱、雨伞等便民物品,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在资料供给方面,配备资料展示架,定期投放省、市政府公报及政策文件、企业和个人办事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便民服务手册等资料供群众查询,为群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目前已完成建设2个专区,包括区本级、古饶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流动性快,业务掌握不熟练,导致工作质效不高。

二是信息发布审核不严格。部分单位存在信息表述不规范、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公开存在暗链等情况。

三是信息发布时效性不及时。个别单位信息发布未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发布,政策文件未按照“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及时公开”的规定进行公开。

四是惠民惠农资金公示、存档情况需进一步完善。部分补贴资金未公示。主要表现为计划生育家庭补贴、伤残人员抚恤金、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低保补贴资金、产业奖补项目等资金未进行公示并拍照留证。资金发放情况纸质材料不全。主要表现为补贴名目不齐,未整合当月数据统一存档;80岁以上高龄津贴未存档。数据缺失或错误。主要表现为低保补贴资金未明确每户存在的低保人员数量和姓名,重名未备注;80岁以上高龄津贴写成高额津贴;项目名称与政策清单不一致。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相关栏目,及时发布基层成果推广工作政策文件、工作进度,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试点工作进展。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手段,强化工作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以公众参与监督促进信息公开发布。

二是常态化开展个人隐私、错敏词排查工作,重点检查社会救助、民生领域等方面的信息,坚决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三是持续夯实基层领域信息工作质量,紧盯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开展创新,做强做优公开载体,推动全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继续强化业务能力水平,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跟班学习、远程指导,对重视程度不高、工作开展缓慢、问题解决不彻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问责,切实加强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