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回应-卫生健康】淮北市疾控中心提醒:二月应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淮北新闻网发布时间:2024-02-06 09:35

二月正逢新春佳节,市民出行、团圆聚餐增加,人员流动性增加,同时天气依然寒冷,冬春季传染病感染风险增加。淮北市疾控中心在此提示广大市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假期出行健康,预防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等。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元旦假期后,全国及我省新冠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是JN.1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已经成为主要流行株。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数和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呈小幅度上升迹象。随着春运开始,人员流动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出现回升,因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不容忽视。

3.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

4.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禽或带病毒的活禽导致感染,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已感染的禽类及其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环境被感染,多见于冬春季节。

5.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自出疹前1~2天至疱疹完全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患者疱疹液导致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易引起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家中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肘部或者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家和工作场所做到每日开窗通风2~3次。尽可能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要外出坚持佩戴口罩。增强抵抗力,增强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的睡眠。

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后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2.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合理用药,按需就诊。做好防寒保暖,如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坚持个人防护,居家休息,做好隔离,尽量减少接触他人。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家长带有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3. 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可有效降低疾病感染和发生重症的风险。建议无相关接种禁忌的易感人群积极接种流感、新冠、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目前尚无预防人感染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因此做好个人防护仍是预防的关键。

4. 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检疫证明的冷冻冰鲜禽肉,尽量不购买活禽或自行宰杀活禽,不食用病死禽。处理食物时应注意生熟分开,禽肉和蛋类需煮熟煮透后食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及时洗手。

二、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亲友聚餐、外出就餐机会增多。亲朋好友欢聚之时,应注意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预防措施

生活中要养成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1.勤洗手。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不喝生水。喝开水,不使用不干净的水漱口、刷牙、洗餐具等。

3.不吃生冷食物。食品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壳、甲壳类等海产品;隔夜食物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瓜果蔬菜食用前,先用清水浸泡,然后多次冲洗,要特别注意根部等部位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冲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

6.选择正规餐厅就餐。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7.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要注意做好患者粪便、呕吐物的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8.要注意饮酒安全,不要空腹和过量饮酒,不喝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药酒,饮用自泡药酒后,如出现恶心、眩晕、胸闷、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三、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燃气、煤气热水器使用、安装不当或质量不合格,煤气灶或煤气管道发生气体泄露等均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措施

1.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正确安装和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室内使用煤炉、炭火取暖时,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定期对燃气、煤气灶具、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以及燃气、煤气管道进行检修。

2.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时,可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正常运行。

3.注意室内通风。不在密闭室内围炉煮茶、吃炭火锅、点炭火盆等,最好放在通风的大厅或者窗户保持通风的地方。

4.做好车内通风。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因此,车辆停驶时,不要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5.提高急救能力。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