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份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开学季,随着学生们返回校园,学校传染病发生风险也会有所增加。淮北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九月应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等。针对校园常见传染病,家长可加强对孩子健康状况的关注,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并向老师报备,避免带病上学。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发现因病请假人员增多或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与通常所说的感冒不同,它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儿童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
防控措施:
1.做好通风和消毒。日常以通风换气、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2.增强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膳食,足量饮水,作息规律,保障睡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3.强化健康教育。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4.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期前,建议广大居民朋友,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病毒性腹泻
秋季为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它是由多种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其中引起秋季腹泻的病毒最常见的为轮状病毒,而诺如病毒感染则易在集体场所引起暴发。
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手卫生是预防病毒性腹泻最重要和最有效措施,室外返回、饭前便后等情况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注意水源及食物卫生。正确烹饪食物,做好餐具消毒。
3.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患病后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照顾老人和婴幼儿;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如学校、托幼机构发生学生呕吐等情况,规范处置呕吐物。
4.出现症状及时就诊。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主,多发生在胸、腹、背部。水痘传染性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较成人易感,但成人发病症状更严重。在水痘的发病高峰期,学校、幼托机构和儿童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
防控措施:
1.做好水痘患者的隔离及易感人群的保护。如发现儿童身上有皮疹或水泡,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应尽早隔离治疗。儿童和孕妇等易感人群应避免与水痘患者的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洗手,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接触水痘患者的分泌物和痂皮等。
3.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建议及时、全程接种水痘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普遍易被感染,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尤其是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大多数患者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患者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腮腺肿。一般来讲,患了腮腺炎的孩子都能顺利康复,但有少数孩子会出现如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危害严重。
防控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健康生活,合理作息。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常规接种推荐完成两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该病传染性强,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出现聚集性疫情。患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情通常较轻,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
防控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游玩返家后、触摸公共物品/设施后,要及时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揉搓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
2.及时就诊。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采取居家观察等治疗措施,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皮肤发冷、精神萎靡不振和嗜睡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
3.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快完成接种程序。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每年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
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清水认真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少吃生冷食品。食品在入口前一定要煮熟、煮透,生、熟食物分开加工、存放,隔餐食物热透后食用,在外就餐应选择有卫生条件保障的餐馆。
3.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同时做好患者餐具及粪便、呕吐物等的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