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烈山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将政务公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顶格推进,严格按照省市《2024年度政务公开重点工作清单》安排部署,聚焦经济发展,持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村(居)延伸,以高质量政府信息公开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提质增效做好主动公开。今年以来,烈山区政务公开工作紧扣民生主题,进一步完善助农惠企、教育卫生、社保救助等民生领域信息公开,累计公开相关信息9533条。开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库(专栏),规范网络版发布格式,现行有效文件37件。针对群众通过12345热线、区长信息等渠道反映的问题发布主动回应信息80条。进一步丰富政策解读形式,不断提升解读质量,累计发布政策解读材料15条,其中文字解读3条,图片解读和视频解读各2条。区属国企、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公开信息311条,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提升公开质效。同时助力优化政务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式、一站式发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理进展等,不断优化办事指南,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二)围绕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今年以来,我区充分采纳淮北市检察院意见,调整依申请公开答复书中有关救济渠道的表述,进一步规范办理流程,聚焦征地拆迁等重点疑难申请件,组织烈山区司法局、烈山区房屋征收安置中心、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烈山分局和镇、街道开展交流,规范答复内容。截至目前,全区共收到群众通过邮寄、网络等途径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5份,已在规定时间内办结13份。
(三)围绕便民服务做好平台建设。线上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协同联动,在“烈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设置“政府信息公开”话题,及时发布政策解读信息13条,打通烈山区人民政府网和淮北新闻网信息延伸发布渠道,网民可通过淮北新闻网烈山区板块直接获取全区政府信息。线下集中梳理各村(居)政务公开栏公开情况,复盘镇(街道)政务公开专区运行情况,确保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申请渠道、救助保障发放结果按时规范公开,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四)围绕能力提升做好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政务公开相关业务培训2次,积极探索新进人员跟班学习制度,及时发布工作提示信息,继续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密切围绕能力提升做好问题整改和监督保障,与先进兄弟县区开展常态化交流,确保全区政府信息公开人员队伍健康向上发展。
(五)围绕公众参与抓好决策公开。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执行情况评估及公众评价机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策文件、决策事项开启意见征集,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有效性。2024年开展意见征集7次、组织涉企意见征集座谈会2次。在涉及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工作中,将公众参与作为决策及执行的必经程序,全年在“互动交流”栏目开展民意征集6次;同时深化公众代表列席政府决策会议机制,2024年邀请公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1次,听取2位代表建议给与充分肯定,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积极组织镇、街道、区直部门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10余次,展现为民务实好形象。
(六)围绕防范风险抓好审查清理。加强政府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开前严格审查,落实“三审三校”流程,公开后定期清理,按照“谁公开、谁清理”原则,加强对已公开的信息进行风险排查,清理无关、无效、不需长期保留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防止信息汇聚引发风险。同时每月开展错敏字核查整改,建立工作台账,逐条整改问题信息,确保整改到位。2024年清理失效信息2000余条,整改情况说明类信息300余条,修改错敏字7000余条。
二、存在问题
政策解读质量不高。部分单位未按照标准要求规范公开本单位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方式单调、内容简单,少数单位依然存在照抄原文件、解读形式单一等问题。
问题整改效率不高。部分单位对测评反馈的问题重视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导致整改率较低。部分单位问题整改不到位,影响测评整改完成率。
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全区负责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均身兼数职且变动频繁,工作交接混乱,工作衔接度较差,相关培训不到位,造成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提升解读质量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对政策背景、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多运用简明问答、图表图解、卡通动漫等解读形式,切实增强解读的针对性和生动性。
(二)在提升问题整改效果上下功夫。各单位应切实做好省、市、区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举一反三,防止相似问题反复出现。围绕政务公开年度工作要点,结合考评体系指标,认真复盘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按序时进度完成,全面提升法定政务公开和基层政务公开工作质量与实效。
(三)在提升基层两化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照标准指引目录及时调整完善区本级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切实做到过程和结果全公开。及时梳理已公开信息,集中清理失效信息,助力基层政务公开由“量”向“质”提升。
(四)在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上下功夫。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业务指导和培训,学习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加强日常监测通报工作,对工作开展缓慢、问题解决不彻底的部门,提级督办、提醒约谈,切实强化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