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防治情况
时间:2025年9月19日
地点: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会议室
参加人员: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强,主持人:水污染防治工作负责人李伟
参加媒体:南湖之声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向大家介绍今年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防治情况。
王志强:大家好!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向多年来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防治情况:
一、2025年1-8月主要河流水质情况
1-8月,烈山区7个国控、省控、市控核地表水断面均达到考核水质要求,水质综合指数优于 2024 年同期水平。
国控断面:萧濉新河符离闸、沱河后常桥断面水质为III类,均达标。
省控断面:新北沱河蔡桥闸、闸河君王桥断面水质为III类,龙岱河五宋路桥、孟沟入浍河口断面水质为IV类,均达标。
市控断面:孟沟淮六路桥断面水质为IV类,达标。
二、联防联控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链条管控入河排污口,消除污染源头
全面排查区域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排污口、重点企业等。督促闸河马桥下入河排污口、童亭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问题整改。
(二)全流域协同河长制工作,提升治理效能
加强河流巡查力度,及时沟通巡查中遇到问题与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切实履行各级河长职责。开展河湖“清四乱”、“清理河湖沟塘、改善人居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开展龙岱河、新北沱河、龙河等河流的水面水草、垃圾等漂浮物进行打捞,共出动人员200余人次,大型水草打捞船1条,小型打捞船3条,清理水草、垃圾约400余吨。
(三)全周期跟踪监测溯源,精准锁定隐患
根据《淮北市地表水水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每两个月对支沟点位开展监测,汛期或断面数据出现异常,按要求开展分段加密监测,对重要点位进行溯源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及时整改。
(四)全维度谋划涉水项目,强化项目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跨界水体生态修复能力,统筹推进新北沱河、沱河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入库,项目将通过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加快实施萧濉新河龙岱河生态修复项目。2024年我区成功申报萧濉新河-龙岱河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899.89万元,目前,正在实施中。项目建设区段流域全长 41.87km,涉及治理的水域总面积2.51km2。主要工程内容为:生态护坡、生态缓冲带、河流水生态恢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水生动物)、节点净化湿地工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河湖长制,夯实治理基础。以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为导向,建立属地镇办为主、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强化河湖水生态治理“一盘棋”。加强跨界河流巡查力度,及时沟通巡查中遇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切实履行各级河长职责。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清理河湖沟塘、改善人居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离田秸秆跟踪管控,建立离田秸秆 “收集 - 转运 - 利用” 闭环链条,严防农业面源污染入河,切实筑牢河道水环境安全防线,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强化联防联控,破解跨界难题。对水质明显较差的支流、排口、泵站等进行联合监测溯源,实现数据共享,上下游齐抓共管,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合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改善跨界水体水质,确保跨界流域水环境安全。
三是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提速,紧握项目抓手。强化资金保障与施工调度,确保萧濉新河龙岱河生态修复工程按期完工,同步加快新北沱河、沱河生态修复项目前期筹备,力争早日落地实施,持续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韧性。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保的强大合力,为建设美好烈山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