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学校自主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课程丰富、特色鲜明的烈山区窗口学校,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淮北市烈山区烈山中心学校为烈山镇凤凰社区配建学校,姑建于2016年,建设方为烈山镇,在2017年移交教育局,2017年投入使用。2019年9月,烈山区新南小学、新北小学、王庄小学、蔡里中学合并,成立烈山中心学校,学校位于淮北市东部新城,坐落在花山公园东侧,烈山区凤凰社区东区,中心校下辖1所中学、9所小学、2所公办独立幼儿园,共有教职工328人。中心校本部,中小学34个班,1600多名学生,教职工96人。
烈山中心学校本部占地面积2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2平方米,设计规模为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人,教师107人,其中中共党员4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100%,生源小学主要是凤凰社区和花山社区,中学生源是烈山镇所辖区域,服务半径约10公里。
烈山中心学校坚持“党建引领、追求绿色质量,打造幸福校园”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获市法治示范校,市教育宣传先进集体,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区“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区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办学理念
主题文化:朴雅文化
学校精神:勤勉 日新
校 训:厚德博学 求实自强
校 风:崇真 尚美 迁善
教 风:博学儒雅 敬业爱生
学 风:书香润泽 主动发展
学校愿景:内涵发展的魅力学园 自主开放的活力乐园
培养目标:博雅的名师 文雅的少年
办学策略:名师塑名校 特色铸品牌
人才理念:人人都是才 人人都成才
服务理念:求精求细 尽职尽责
【学生誓词】
遵规守纪,文明有礼,学会做人,
阳光自信,不畏艰难,学会生活,
勒学善思,勇于实践,学会学习,
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者,天不负,今天自强自立,只为明天更加辉煌!
【学校宣言】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烈山中心学校,满怀教育梦想,承载社会厚望,循循善诱授真知,孜孜不倦育桃李。在教育征程上,我们擎“朴雅文化”大旗,正心尽善,育君子之德,正行尽美,倡儒雅之风。
前路漫漫,上下求索。在未来发展中,学胶将发扬“勤勉、日新”的精神,以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将学校打造成为“内涵发展的魅力学园、自主开放的活力乐园”。
三、近三年发展总目标
办学水平稳定在烈山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第一方阵;整体办学水平开始迈入烈山区直属学校先进行列。
四、工作总思路
以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为主要目标,锐意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品位,不断加强师德师风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建作用,打造党建特色学校。
五、主要发展指标
1、学校本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用爱心、诚心、细心和耐心让家长放心,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技、让社会放心。
2、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业务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原则,采取以教研为先导,以名师促教改的方法,稳步进行“青蓝共进”工程,优化年轻教师成长环境,为年轻教师群体健康快速成长助力,借助“名师工程”,为骨干教师专业成功搭台子、铺路子,助力学校骨干教师队伍脱颖而出,力争推出若干名区、市级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鼓励优秀骨干教师积极申报省级课题教育教学研究并已成功结题。
3、学校坚持“双减”政策,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扎实开展阅读、体育、艺术活动,开设航天、机器人等特色课后服务课程,培养兴趣、发扬特长,提升审美,促进学生健康、安全、和谐成长。同时,学校尤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常态开设心理团辅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坚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等全面发展,真正把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摆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提高办学质量。学生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传统文化、才艺特长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5、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之路,走出乡村学校发展瓶颈,以法治示范校为基础,结合中华经典教育、足球校园、艺体教育、特色服务课程开发等为切入点,着力打造若干个特色办学品牌项目,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6、坚持智慧校园应用,顺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做到智慧校园100%。
7、学校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办学实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学校的办学美誉度和师生的幸福指数都有显著提高。
六、发展规划
1、队伍建设:争取每年补充3—5名教师,主要渠道,一是乡村师范教师分配,二是高校优秀毕业生招录,到2025年,在编在岗教职工总数达120人左右,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配备科学合理。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重点在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培养上加大力度,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推出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学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构建学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团队。
2、教育教学:把质量提升工程作为学校核心工作,贯穿三年发展规划始终。一是紧跟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深刻变化的形式,积极把握机遇。二是提升教学评价科学化水平,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三是深入推进标准化课堂改革,落实好“面向全体、突出主体、以学定教、以效评教、教学相长、和谐高效”的课改总思路,构建学生“在学、会学、学会”三维课堂学习生态,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四是夯实常规管理,提升常规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五是强化对教学质量奖惩力度,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从物质奖励、评职、岗位晋升、授予荣誉、培养使用等方面给予充分倾斜,同时,对教学质量低劣的教师,视具体情况加大问责力度。
3、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层设计,分步加以建设实施,建设一批格调高雅、形神兼备、文化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设施。二是把“崇真 尚美 迁善”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制定系统的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实施。三是注重培育提炼师生身上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积极弘扬传承。
4、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方面主要依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基本标准》,结合我校发展实际需要,用三年时间,使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一个阶梯。
5、特色品牌打造:依托法治教育基地,发挥好法治示范的作用,结合党建品牌创建,做好依法治校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