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学生劳动锻炼,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现就加强中小学学生日常劳动习惯的养成,定如下方案:
一、具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工作小组:
组长:郭清松
副组长:董文武
成员:朱成刚、刘义、许继奎、黄杨梅、况欢喜、吴晓及学科教师。
三、具体措施
1、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当从思想上认同劳动光荣的观念,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2、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劳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亲力亲为。主动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劳动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美德,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3、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各项活动都必须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严格按照劳动规程操作。以利于提高劳动效果,保证劳动质量。
4、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重视劳动方法的训练,提高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物化劳动成果的成就感。
5、务必保证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在劳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程和流程操作,使用生产工具前要进行安全检查,不得做出任何威胁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行为。确保绝对安全,不出任何安全问题。
6、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在劳动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向老师或班主任汇报。有特殊要求的活动要先请示,经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操作有危险性的活动。
7、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
许多劳动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劳动任务。在劳动中群策群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